欧美相继提高技术标准,企业成本高企,出口转内销也是“僧多粥少”
东莞玩具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外患内忧”:两个月内,欧盟、美国相继提高进口玩具的安全标准,对以出口型为主的东莞玩具企业影响首当其冲;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面对种种压力和危机,作为“世界玩具看东莞”的东莞玩具企业能否挺得住?新一轮“倒闭潮”会否出现?带着上述疑问,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深入走访东莞玩具行业,一探究竟。
1外患:面临最严厉技术壁垒
近两个月,欧美市场传来的消息让东莞出口型玩具企业的日子不大好过。7月20日,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安全技术标准《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正式实施,其标准条数由此前的16条大幅增加到了57条,并首次禁止玩具使用66种过敏性香味剂。一个月不到,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 )也决定从今年8月14日起,美国市场上制造、销售的儿童产品铅含量必须符合100ppm的限量规定,但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CPSC暂不会执行强制性第三方测试要求。
在出口型企业占大多数的东莞玩具行业,这两个新安全标准带来的影响又有几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每个玩具的成本将至少增加5%。”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助理肖文典直言:“可你不能随意提高产品价格,你涨价了,采购商就找别人去了,现在东南亚那边的成本很低。”
东莞玩具协会副会长陈祥佑也表示,企业应对新规的检测费用不可避免地增加,所以部分代工企业不敢接大单,因为协议价格提不了,而上游成本波动却较大。他的说法在企业那里得到印证。东莞一家玩具企业负责人称,现在根本不敢接来自美国的订单,以免踩上“地雷”。“检测费用我根本承担不起,如果万一在美国被查出不合格产品,那损失将更大。”
2内忧:企业综合成本上涨一成
相对于上述“外患”,今年来,东莞玩具行业还面临着一连串“内忧”,比如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投入大、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企业融资难、错峰用电等。
“综合来看,今年企业的成本大概上涨了10%。”陈祥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在政策的扶持方面,陈祥佑认为,“有些企业想拿却拿不到”。据悉,前段时间实施的一家企业可获50万元免息贷款的政策,即使是上了公示名单的企业,到最后也有部分拿不到贷款。
而在东莞市哈一代玩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看来,今年企业的综合成本上升更甚,约涨了20%。其中,原材料价格受输入型通胀以及国内固有的通胀上涨,工人工资也大约上涨20%,另外用电、运输等小成本项也有上涨。
羊城晚报记者在东莞玩具企业走访期间,连续遇到企业错峰用电,企业只好停产,工人无工可开。据介绍,现在企业用电一般是“开5停2”,这部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特别是那些刚好急着赶单的企业。肖森林说,为应对停电,他自购了柴油发电机来发电,仅此一项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3观望:玩具业“倒闭潮”再来?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悲观的人甚至担忧:东莞玩具业是否面临着新一轮的“倒闭潮”?与此相印证的是,7月13日,拥有近500名员工的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关门,韩国老板跑路。
对于“倒闭潮”一说,陈祥佑甚是反感:“不要认为关了一两家企业,就随便说是‘倒闭潮’,企业也像人一样,有正常的生,也有正常的死,好不好?!”陈祥佑说,今年以来,的确是有10间8间玩具厂关闭了或转行了,“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那些被“洗”掉的企业,基本都是代工企业。
“今年玩具厂商面对的宏观气候跟2008年是有得一比。”肖森林对目前形势也如此判断。
作为长期研究东莞经济的专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不同于2008年政府的及时救市,今年政府并没有明确表态,“而东莞大多企业老板不知道怎么办,很多企业连转型升级的条件都不一定达到。”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市场环境恶劣,但仍有投资者加入到东莞玩具行业里来。东莞市乐康实业(玩具)有限公司是在去年11月才成立,该公司总经理邢汉军告诉记者,他之前是经营其他行业的,因为看好国内的庞大玩具市场,便投资了上百万元成立公司,自主研发自己的品牌玩具,专供国内市场。
4转型:路在出口or转内销?
欧美市场标准苛刻,订单难做,“地雷”遍布,东莞的玩具企业如何应对?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业界一致的看法,要加强玩具企业的升级转型,加大自有品牌推出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金量。
转内销,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听到比较多的一种说法。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在内销市场上做得颇为成功。据该公司行政总经理助理肖文典介绍,2010年,该公司的出口额是1.93亿元,内销额是0.49亿元。内销额同比增长了23%。
“不过内销也是很难做的!”肖文典分析,国内市场目前的状况是“僧多粥少”。肖文典说,开拓国内市场,要增加人工、销售店面等开支,有的甚至要成立办事处,还有宣传费用等,“这样导致国内市场的价格有可能要高于国外市场的价格,至少要高出20%左右。”而价格高了,市场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肖文典说目前我国市场看上去很繁华,但层次还很低。“内销市场成本都很难赚回来。”
对于内销市场的难,东莞市俊鸿玩具公司总经理张维庆也有同感:“内销市场就那么大,大家都来抢,很难的。”
林江向记者分析:“内销是需要品牌效应的,而要把品牌做起来,至少要三到五年,这个期间怎么办?”“最重要的问题是,投钱做品牌并不一定能成功。林江说,这让很多企业都会望而却步。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出口代工的钱来补贴内销市场的开拓。”林江建议。
文/记者 黄宙辉 黄珏 王凌菲
图/记者 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