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远
当前全球主要债务国多为发达国家,这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
一、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呈结构性与长期化趋势,前景堪忧。西方主权债务正向“次贷化”发展,严重程度不亚于华尔街金融海啸。发达国家深陷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低增长—政治分化的恶性循环,债台高筑与经济低迷使它们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加之还有巨额利息需要支付,债务规模将滚雪球般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发达国家财政状况不可持续,未来十年债务将加速恶化。未来,西方国家将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窘境,人口老龄化、退休金、社保和医保等开支,将压得各国政府喘不过气来。而一旦利率正常化,付息成本上升,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成果也将被吞掉。以美国为例,目前付息是美国政府第四大开支,仅次于国防、社保和医保。即使美国国债收益率保持稳定,利息支出占税收比重也会不断上升。
二、世界经济复苏减缓,但全球性“二次衰退”不至于发生。大西洋两岸债务危机联动,给世界经济平添诸多不确定性,严重恶化发展环境,全球市场阴霾笼罩,是一场标准的信心危机。近期,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停滞,新兴经济体风险上升,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未被逆转。
首先,各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但全球“双速”发展更甚。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0.4%,创本轮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二季度也仅增长1.3%。欧洲经济复苏几乎陷入停滞。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2%,其中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1%。新兴经济体虽受冲击,但扩张势头依然强劲。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外部环境恶化,有利于过热的新兴经济体自然降温,缓解通胀压力,使政府停止收紧银根。尤其亚洲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中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今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7%和9.5%。印度官方预计本财年经济增速为8.2%,低于年初预计的9%。鉴于西方债务危机呈现长期化趋势,经济增长低迷,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差距将拉大,全球发展将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新兴经济体世界经济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其次,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可以持续。与华尔街金融风暴不同,经历“大衰退”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复苏轨道,尤其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复苏。新兴经济体主要靠内需拉动,南南合作更趋紧密。而且,危机正形成某种倒逼机制,迫使各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注重产业升级。
三、对我国直接影响可控,但美元资产安全风险上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资产安全风险确实存在,其威胁主要来自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解决债务危机不外乎四种途径:一是高经济增长,降低负债率;二是高通胀率,稀释实际债务;三是增加税收,偿还部分债务;四是对部分债务实行违约。未来,美国以美元贬值与高通胀两种途径“赖掉债务”的可能性最大。
债务问题凸显,可能使美联储再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给市场注入过量流动性。美元将因此持续走低,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球通胀压力可能加码。同时,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已成现实威胁。我国面临“游资+通胀”双重压力。如果为抑制通胀而加息,将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利差,吸引更多国际游资涌入。这将加剧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膨胀,对应投放的人民币会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如果为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而让人民币升值,虽然能降低部分外需,但也会造成国际游资的涌入。
我国的美元资产面临缩水风险。美国债务货币化将加剧美元贬值,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而且美元疲软使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处于两难之中:若减持美国国债或其他美元资产,其连锁反应将使我遭受美元进一步贬值的损失;若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则意味着美元资产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最后,对我国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大量“有毒”资金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可能催生资产泡沫,推高通胀,加剧经济过热。加之全球热钱豪赌人民币升值,我国则逆势加速资本市场开放。一旦全球资本市场风向逆转,资金迅速大进大出,我国也要防范被危机化的风险。但是,美国债务危机期恰巧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自顾不暇的美国对我国施压将减缓,将给我国留出活动空间,有利于我国延长战略机遇期,巧妙运筹可变成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资源”。(《时事资料手册》2011年第5期/陈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