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有关温州老板的“跑路清单”在互联网广为流传,在这些因无法如期还清民间高利欠款而“跑路”的老板身上,折射出的是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艰。
“等贷”已成为部分小企业常态
“房子是租的,地也是租的,资金都是流动的。要是银行按照以往抵押物要求,我们很难贷到款。”深圳市金百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巍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等贷”已经成为他们这种小企业主的常规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今年一些小企业的订单比较充裕,本该是扩大规模经营的时候,然而,紧缩的信贷规模和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小企业放弃了不少订单。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歇产或半歇产状况。浙江省新增中小企业5万多家,关闭的也有1万多家。广东中小企业中50%处于亏损或利润率在2%以内,仅有22.2%的企业表示利润率在5%以上。
西电捷通公司是一家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标准,他们符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的要求,但在上市筹备过程中却遭遇了门槛问题。
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振海说,“那些准备登陆创业板的大规模企业拉高了门槛,出于成功率、风险和效益的考虑,无论券商还是发审机构,都会优先推荐大规模企业登陆创业板,我们小企业上市难度较大。”
除了融资难且贵,赋税也压迫着小企业敏感而脆弱的承受力。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中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为20%,但是过高的门槛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北京鑫峰物流董事长孙京学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年利润几千万的图书物流小企业,25%的所得税率对他们来说相对偏高,而各种隐性的非税收费也更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融资渠道不畅致中小企业难生存
“外围经济形势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剧,出口型中小企业正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为严重的生存压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齐力然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在“钱荒”“用工荒”“油荒”“电荒”“订单荒”等各种饥荒扑面而来的背后,是一些体制性障碍导致了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的现实。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抽样调查的小企业中,半数以上是依靠民间借贷维持生存,能从银行贷到款的只有15%,而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基本为盲区。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二元性特征所致,银行信贷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国企与民企在融资可获得性和贷款利率方面差距巨大。”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
“民间信贷利率高企并不是利率市场的表现,而是融资机制不畅导致的。”建行副行长朱小黄认为,基于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被限制,而IPO、发债等其他融资渠道又不通畅,小企业被逼向民间融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陈乃醒认为,今年劳动力资源匮乏也是导致小企业日陷饥荒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