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该卖的不卖,不该卖的乱卖。记者走访了一些茅台专卖店,这些店面宽敞、布置豪华的店内,可谓“门庭冷落”,根本见不到什么顾客。理由很简单,因为“限价”茅台根本没得卖,但专卖店里的经销人员根本不急,当被问起“何时有53度飞天茅台,什么价格?”他们往往很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记者不禁要问,这些店铺装修、租金、水电、人工成本不低,长期没货可卖,靠什么盈利,为什么不急?究竟是“心态好”,还是有别的获利方式?
专卖店没酒,而其他店都有酒,确实不正常。专卖店“主渠道”不卖酒,其他渠道反而很活跃,网上卖茅台、手机短信卖茅台的都有,这些酒都是哪里来?
其三,“季节性”涨价变成“四季”都涨价。知名酒类分析师童驯告诉记者,高档白酒季节性涨价是惯例,每年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临近,白酒都会涨价。
但目前的情况是,白酒“淡季不淡”,今年春节过后不但没有像往年一样价格回落,反而连续上涨,本不该是涨价季节的夏季,白酒照样价格上行。“今年白酒市场的涨价预期太大了,在二季度尤为明显,本来是淡季,却持续涨价,说明消费者害怕价格上涨而购买。”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立坚说。
其四,终端价格推动涨价。东方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施剑刚说,国内白酒涨价有个有趣的现象,推动涨价的不是成本原因,而涨价依据是终端价格上涨,理由是压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换句话说,白酒涨价出现了个奇特不等式:市场卖得越贵,越有理由涨价。
其五,白酒涨价的“连锁”效应。只要茅台一提价,其他品牌的纷纷跟着涨价,一线品牌一涨价,二线、三线跟着涨,形成新的价格体系。
如果说,一种茅台酒确实存在供不应求,但大多白酒还是敞开供应的,连锁涨价既没有道理,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即使喝不起茅台酒,也可能为茅台涨价而付出代价。
“赤裸裸”涨价,不需要理由?
今年初,国内高档白酒出现一轮涨价潮,当时面对消费者和社会各方的质疑,所有厂家几乎都把调价原因归结为企业成本上升:农产品涨价、人工开支增加,以及严格征收消费税等因素,使白酒厂商成本有所增加,成本压力导致价格上调。言下之意,涨价理所当然。
但大家都明白,越是高档白酒,原材料等成本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而国内部分知名高档白酒的价格动辄上千元,所谓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其成本而言,实际上微乎其微,比起其猛烈的涨价幅度,这些成本增加,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倒是各大上市白酒公司公布的半年报,让公众了解到,目前白酒企业的盈利有多好。如贵州茅台,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9.07亿元,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净利润增长率高达58.31%,是前两年的三、四倍。
再如五粮液,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33.6亿元,净利润增长率高达48%,比去年大幅提升。洋河股份股价不仅高挂在130元以上,上半年净利润也超过了18.1亿元,增长率接近70%。目前国内高价股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山西汾酒等酒类企业都位列其中。
酒类分析师施剑刚说,白酒企业业绩如此抢眼,与其涨价直接相关,酒企赚得盆满钵满。如茅台今年出厂价涨了24%,预计销量增加20%,两者综合,利润可以增长近50%。
“值得关注的是白酒企业的财务费用,”施剑刚分析,一些酒企账面现金有上百亿元,利息就有好几亿元,与其他行业高昂的财务成本相反,不少酒企财务成本可以“钱生钱”,又增加了一大块利润。所以其他人力、原材料等成本都是刚性的,对白酒企业的真实成本影响极小。
孙立坚教授说,一方面是白酒企业赤裸裸涨价,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强劲推动。而市场动力来自三方面:一是近年来国内形成的炫耀性消费成为“刚性需求”;二是众所周知的公款消费;三是负利率时代下,消费者基于涨价预期而出现的抢购。
(记者陆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