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陈树鹏:“三无”创业 闯出精彩

2011年10月08日 15: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一前夕,河南省漯河市某酒店人头攒动,一场主题为“下一轮的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这里举行。论坛承办单位的负责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31岁的陈树鹏。

  这位刚刚荣膺“漯河市十佳市民”的小伙子,如今是漯河培训教育第一人,他创办的漯河“商道学院”,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培训了7000名农民工和企业人员。人们很难想象,当初他是从“三无”创业者起步的: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师资。

  穷孩子不停奋斗

  2000年秋,来自河南信阳淮滨县的陈树鹏带着东借西凑的学费,赶赴漯河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漯河职院”)报到。他高考成绩是428分,超出大专线28分,身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子弟,陈树鹏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当拮据,无法支持他复读的愿望。漯河职院一年学费3000元,在当时的大专院校里收费最低,陈树鹏心动了。

  新生报到第一天,陈树鹏就帮一位99级的同乡师兄卖拖鞋,那天卖了几十套,挣了十几块钱。师兄没有给他分一分钱,但陈树鹏一直心存感激,因为这位师兄给了他大学校园的第一次营销经验。没几天,新生在学校开始军训,当同学们劳累一天在宿舍里睡觉的时候,他挨门推销袋装的飘柔洗发水,一袋只挣几分钱,卖出去三百多袋,挣了十几块钱。这个穷孩子,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后来还通过推销墨水、201电话卡,挣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大二时,陈树鹏决定实践创业梦想,他成立了一家“学生服务公司”,一夜之间把小广告贴遍校园每一个角落。次日便惊动了校长。校长亲自找他谈话,告诉他这公司没有相关手续,不合法。陈树鹏懵了,他根本不懂咋办手续。亲手贴的海报,只得再亲手一张张撕去,但“公司”业务依然悄悄开展——他帮一些同学介绍兼职机会,自己挣中介费。

  陈树鹏是全班第一个配上传呼机和手机的人,他喜欢交朋友,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也都保持着联系,他一人的电话和寄信费用,超过全班其他同学的总和。帮同学介绍兼职,一个人只赚5元的中介费。由于业务量不大,陈树鹏挣的几百块钱中介费,只够交电话费,所以他不得不和自己的“客户”一样,在课余时间做家教、发宣传单、促销,甚至到饭店洗碗端盘子。

  大二暑假,交不起学费的陈树鹏申请提前一年毕业,并获得批准,这开了漯河职院的先例。远赴广州之后,他做过仓库管理员和制图员,还做过电话推销员。陈树鹏后悔自己从事电话推销时间太短,没学到真正的经验——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匆匆赶回了漯河。

  那是2003年刚刚过完春节,当时陈树鹏在杭州打工的姐姐通知他,她捡到一张500万的支票,准备拿出50万,支持弟弟的创业。回到漯河后,姐姐又打电话给他:“馅饼”没有了。银行鉴定,那张支票是作废的。陈树鹏傻了,“姐姐没上过学,根本不认识字”。他本打算在广州锻炼两年就创业,现在想回广州,也拿不出买车票的钱,只好待在漯河,迎接未知的命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