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巨额债务的中国高速公路正暴露出巨大风险。据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11亿元,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因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金融风险正在集中显现。
兼具基础设施建设与拉动经济增长双重属性,高速公路项目自1998年以来一直深受政府青睐。为此,各地方政府不惜突破规划,过度负债经营。2008年以来的天量信贷,更使得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出现空前“繁荣”。截至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7.4万公里,仅2008年至2010年的通车里程即达2万余公里。狂飙突进下,部分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密度甚至已超过英国。
但与此同时,中国高速公路投资的低效率同样令人惊叹。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显示,2001年至2006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速都在15%以上,最高曾达到29.4%,但同期全国GDP增速则仅在8.3%至11.04%之间,客运量和货运量增速则分别仅在-0.8%至11%、3.3%至12.2%之间。如此低下的投资效率,怎么可能不积累金融风险呢?
遗憾的是,高速公路只是中国“投资大跃进”的一个缩影。上述现象,在大干快上的高速铁路、大学新城、产业园区等领域,情形也大体相似。
事实上,梳理中国经济的宏观数据,中国投资的低效率一目了然。2006年,中国的投资率为52%,增量资本产出率为4.9;2008年,分别是57%和6.4。2010年,分别为70%和6.8;今年上半年,分别是61%和6.3.
投资率是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是反映投资效率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意义就是每增加1块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块钱。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1991年到2003年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是4.1,近10年来中国这一指标居高不下且几乎不断攀升,已经创纪录地逼近到7这样的危险境地。
投资率和增量资本产出率的“双高”,让中国经济风险丛生。中国迅猛增长的投资大多由信贷支撑,因为投资效率低下而可能形成的银行坏账会有多大?它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吗?这是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追问。
纵然抛开金融风险不谈,低效率的投资狂飙还将带来资源无效配置、遏制技术进步、恶化产能过剩、造成能源紧张、破坏生态环境等诸多问题,这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投资拉动中国”,该到了对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作检视和调整的时候了。尤其对政府主导、银行输血的投资体制,必须作深刻的变革。评论员江丛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