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诺贝尔经济学奖今晚揭晓 能否为经济问题开出药方

2011年10月10日 18: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时间今天晚上7点,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将揭开面纱,这也是今年诺贝尔奖最后揭晓的奖项。相比此前的自然科学奖项、文学、和平以及经济学奖项中,中国的关注似乎更聚焦于经济学奖项。

  9月的最后一周,中国主办的第六届“2011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刚刚结束,远来的嘉宾多是经济奖获得者。可见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中国还是有相当耀眼的光环。当然,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会被受到期待,那就是为世界经济问题把脉问药。但诺贝尔经济学奖能胜任吗?

  随着经济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年经济学奖内容往往涉及当下的热点话题——2006年提出通货膨胀与失业、雇员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2007年提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问题,2008年是自由贸易对全球经济影响的话题,2010年,三位经济家都因为有关研究失业的问题而获奖。

  也许正是因为经济问题突出,当失业、发展乏力等问题来袭时,人们纷纷象求医问药一样希望学界专家给出一个明确的药方,但这应该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任务吗?

  经济观察院院长清议不这么看:我倒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为什么说呢?因为说既然是获奖,就是说你的理论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这才是获奖的一个理由。原来有一个说法就是说你要是20年-40年之间的验证这样才能获奖,不能验证就获奖,那它这个奖本身的一个指导意义就下降了,反而让大家都热衷于一个所谓热门领域的研究。至于这个研究的成果是不是能够解决问题,它的现实性,现实指导意义大大的降低了,我想这个不应该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初衷。

  诺贝尔经济学奖原本的初衷是奖励那些在经济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是批评人士认为,现在的经济学奖简直是弊大于利,在过去的20年中,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准美国任何一次重大的经济转折,事实上授予诺贝尔奖等于认可了一些事实上可能非常有害的理论。而事实上一些曾经的诺贝尔奖理论恰恰推动了社会走向更糟糕的境地。

  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就曾经表示,他认为不应该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该奖项会赋予获奖者一种权威,而经济学界是不应该有这样的权威的。

  其实,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一直力求不因为热点事件而干扰评奖的原则和模式。但从奖项预测的热门学者看,他们研究的都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汤姆森路透今年预测名单中的第一位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道格拉斯-戴蒙德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金融中介与监督之分析。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道格拉斯-戴尔蒙德其实在80年代就提出了金融中介理论,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整个金融中介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我觉得这个非常有趣,可能会引起非常尖锐的争议。也正是这一点,如果戴尔蒙德可以获奖的话,那么在我看来,这就是全世界的金融精英希望向社会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就是,金融中介对社会的重大的正面价值不能被低估。

  而福布斯预测,美国教授罗伯特-巴罗和保罗-罗姆尔将分别凭借他们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经济增长和有关于政府公债的学说而获奖。清议认为,这两位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更可能获奖。(记者苏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