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江苏华西村转型之路:发展服务业 升级重工业

2011年10月11日 10:3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在舞台上开讲了。

  “我们在建的‘空中华西村’——龙希大酒店为什么要建328米这么高?”一段自问自答的讲述中,吴仁宝说一段土话,他的“御用翻译”、孙媳妇周丽(现华西村旅游公司总经理)就说一段标准的普通话,“因为首都北京的最高建筑也是328米(国贸三期主塔楼)。我们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台下笑声一片,掌声一片,老书记吴仁宝和他的孙媳妇周丽也稍作停顿,准备讲下一个与华西村有关的段子。

  这是《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华西村采访期间遇到的一个场景,也是旅游观光者来华西村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按旅行社行程安排资料的介绍,这是“到农民公园参观‘华西之路’,到民族宫听吴仁宝老书记的报告,看华西特色艺术团的演出”。

  掌声和笑声的背后,显示了华西村“经营”思维的变化:利用龙希大厦这个即将建成的“新平台”和旧有资源,即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华西村经济的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华西村对此的官方表述是“做大旅游业,转型再升级”。

  实际上,不仅是旅游业,华西村近年来为转型升级所准备的“内容”还有很多。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日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总结说,“为转型升级,华西村准备了四大方向:‘身边看得见优势’的旅游业、‘效益来得很快’的金融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的远洋海洋工程和现代仓储物流。”

  他同时透露,为了经济转型,华西村这几年已经关闭了8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虽然传统工业这块的比重近年来在不断下降,但我们的服务业却发展起来了。目前,服务业在全村的经济比重高达40%以上,今后有望进一步提升”。

  积极转型,一直在路上

  政策背景: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1980年5月,中央领导发表谈话,肯定了一些地方大包干的做法。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认为包产到户“没有什么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到1983年,全国实行“双包”的生产队达到了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

  对于1961年才建村的华西村来说,“转型”一直萦绕在华西村的发展脉络中。1969年,当时全国还在“学大寨”,吴仁宝就带着一帮人“偷偷摸摸置办了地下小五金厂”。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吴仁宝总结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想致富,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从某种角度说,这可算得上是华西村最早的“转型”。

  就是这家小五金厂,为华西村带来了第一桶金,同时,这个“甜头”在改革开放之后给华西村带来了进一步转变——上世纪80年代,老书记吴仁宝贯彻“无工不富”的思想,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继续华西村由农业向工业的转型。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华西村的思路是“通过股份合作制大力发展集体工业”,并将集体资产在1988年累计提高到了1亿元。那时候,这算得上是“先进之举”,按吴仁宝的说法,就是“当全国还在搞粮食的时候,华西村就开始搞工业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