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提出了9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税政策。
尽管小微企业的融资等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但中国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各种负担以及做实业的环境方面,无疑是属于最难的之一。就融资难而言,我国的一些学者已多次证明,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占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最近,学者辜胜阻到江浙一带调研发现,中小(微)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银行等主流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而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做实业的环境越来越差,在通胀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的上涨导致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数据显示,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事实上,利润下滑已成为今年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统计称,今年小企业利润的严重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至40%。在做实业困难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将获得的民间借贷资金要么投入房地产,要么从事高利贷,玩击鼓传花的财富赌博游戏,产业空心化和投资炒作成了悬在中小(微)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几条救急的举措想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仅仅依靠一些临时性的举措想让小微企业回归实业,无疑是不现实的。全球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都很难,但像中国这样周期性的危机却是极其罕见的,这只能说明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建立起一个长效的公共政策体系,而近10年来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也没全部贯彻落实。而一旦宏观经济出问题,就出现中小企业吃药的尴尬。
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命脉之所在,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细胞,中小(微)企业不稳,宏观经济难以长期向好。因此,无论是对民间借贷,还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都不应是短期、临时性的,更不应是简单扶持性的,而应将其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台框架性的制度性方案,给中小(微)企业以长期的预期。马光远,经济学博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