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对外贸易在转型中跨越发展 贸易平衡持续改善

2011年10月14日 13:29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批就业,而且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制造”整体质量的提升及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2001年11月10日,历经15年的谈判和期待,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执行主席卡迈勒一锤定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获得通过。2011年秋天,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即将开幕,创办于1957年春季的广交会走过了新世纪光辉的10年。作为我国进出口交易的重要平台和窗口,被称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见证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贸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0年来,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0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6%,其中出口增长21.9%,进口增长21.4%。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批就业,而且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制造”整体质量的提升及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形成了一批产能居世界前列的优势产业。

  在贸易大国的道路上快步前行的同时,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出口品牌,进一步提高外贸商品质量效益。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在结构上不断优化。

  一是贸易平衡持续改善。近年来,我国采取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化、完善进口促进体系等多项举措扩大进口,贸易不平衡状况进一步缓解。进口需求明显增强,我国正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大幅减少。

  二是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增长,内资企业自主接单能力增强。加工贸易在整个外贸中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了2010年的38.9%。与此同时,其增值率从2001年的56.9%提升到了2010年的77.4%。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转变,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成为加工贸易主导产业。同时,我国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在对传统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对新兴市场出口较快增长,比重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国的外贸发展区域协调性也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出口增速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增幅。

  三是外贸商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我国外贸增长呈现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的新变化。从2007年起,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30%,超过德国的17%。2008年,由于工业制成品出口连续8年增幅达到25.2%,是德国的2倍,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另外,我国服装等100多项产品出口也已居世界第一位。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矛盾远未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欧元区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从国内看,土地、能源、资源、环保等要素价格已经进入了上升期,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环境趋紧,发展难度加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积极应对国际经贸变革的外在要求,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在外贸出口方面,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更加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订规则转变;全方位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记者李予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