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 部分食品涨势显现乏力

2011年10月14日 15: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和上月持平,但其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4.05个百分点,比8月份有所提高。专家认为,今后几个月,随着猪肉、蔬菜、油脂等食品价格上涨放缓,食品类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将趋减。

  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今年9月份我国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油脂的价格均有明显上涨。其中拉动CPI上涨幅度最大的依然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8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不仅同比上涨幅度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从环比来看,也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价格比8月份上涨1.1%,而8月比7月上涨只有0.6%。

  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在8月份环比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反弹,9月份这两种食品环比涨幅分别为5.2%和3.1%,对推高9月份食品价格贡献明显,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约0.18个百分点。

  为济南多家超市供应蔬菜的贸易商济南金乡山阳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孟凡波说,近段时间蔬菜价格有涨有跌,卷心菜、黄瓜等品种上涨明显。相比去年同期,鲜椒、西红柿等蔬菜价格也上涨明显,只有土豆等品种出现下降。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2011年9月21-30日)显示,在50个城市29个监测的规格品种中,18个品种价格上涨,下跌或持平的品种有11个。与上月同期相比,29种统计商品中,上涨的品种达到21个,其中,西红柿、香蕉、豆角、黄瓜上涨幅度较大,超过15%。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说,由于9月上、中旬,猪肉和鸡蛋价格延续前期涨势,并达到历史高点,蔬菜等受季节因素影响环比出现较大涨幅,从而推动当月食品环比上涨幅度增大,推高9月份CPI。

  一些专家认为,今年的新涨价因素值得关注。相比7月份和8月份3.3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的翘尾因素,9月的翘尾因素只有2.1个百分点,但新涨价因素达到了4.0个百分点。

  白朋鸣说,今年以来,猪肉、蔬菜、油脂类价格的不断上升,对推动物价上涨起到明显作用,这种上涨可能会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物价涨幅起到推高作用,产生新的翘尾因素。

  对于今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在前期物价上涨的影响下,后期CPI大幅回落难度较大,但今后几个月总体来说,稳定物价的“利好”因素较多,新涨价因素会逐步减弱。

  从影响CPI最大的肉制品来看,目前价格已逐步趋稳,并有下降态势。统计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回落最为明显,已从6月份的11.4%回落至9月份的1.2%。目前市场猪肉价已连续三周小幅回落。

  记者在山东临沂等采访时发现,目前生猪补栏状况仍较为普遍,一些原来只养殖十几头猪的散户,已猛然补栏至七八十头,不少养殖户已扩建养猪场,并且有从今年春天新上的仔猪开始陆续出栏。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及生猪供应的增加,从目前到春节前这段时间,猪肉价格将小幅下跌。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杨勋说,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来看,到春节这段时间里,猪肉价格都将维持相对稳定运行状态,小幅震荡将是常态。到春节后猪价则会出现明显下跌。

  蔬菜价格在今后几个月上涨动力也不大。孟凡波说,今年的蔬菜生产情况较好,后期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随着大棚菜的陆续上市,菜价整体将出现走低的趋势,近一两个星期以来,下跌的蔬菜品种已开始增多。他预计,和猪肉类似,蔬菜价格在元旦之前这段时间将逐步下降,但春节及节后一段时间,菜价又将升高并达到一年高点。

  今年物价新上涨因素中,油脂类价格的上涨备受关注。前段时间的食用油涨价,引发了不少民众的不满。但随着美国大豆的上市及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内油脂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郑州期货市场菜油主力合约1205已跌破万元。卓创资讯分析师李婷婷说,在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油脂市场难言上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仍将维持弱势盘整格局,上涨可能性较低。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说,前期国家紧缩性的调控措施已经放缓了CPI增长幅度,CPI指数虽维持高位,但涨幅不断减小。随着肉类、蔬菜、油脂等食品价格逐步稳定,以及翘尾因素的不断减弱,预计四季度我国CPI将继续回落。

  (记者袁军宝、席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