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国家统计局将按惯例公布9月CPI数据。对9月份CPI的走势,市场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其数值不会有明显的下降。甚至有分析机构认为,9月的CPI将恢复上行的势头。无论结果怎样,今年整年CPI始终在高位运行的状况已成定局。
今年初,当CPI居高不下时,有论者把其上涨的原因归结为上年CPI“翘尾”因素所带来的“惯性”。但是,实际上,“翘尾”一说根本不足以说明全年CPI在高位运行的现实。并且,8月份以前的CPI走势,其运行轨迹在加速上冲,致高因素明显带有全局性和结构性。
其实,去年CPI的翘尾因素与今年CPI的致高因素带有同质性,很难从现行经济结构的根源中分清楚哪些是去年的、哪些是今年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结构性因素仍在,CPI的致高因素就不会消除,提升去年CPI、影响今年CPI的因素,也同样会影响明年乃至其后的CPI走势。
正常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与GDP增速之比应在1之下。即使是背负着滥发货币“骂名”的世界货币美元,其增速也一直保持在1以下。最近30年,中国M2增速的纪录曾经超过30%,远超GDP的增速。现在,M2增速过高,在相当程度上“宽松”和“解构”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系列收紧流动性的措施。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新发布的第三季度北京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62.7%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紧”。同时,有21.2%的企业家和14.7%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偏冷”。据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紧缩政策应已接近终点,明年初,政府将出台一些宽松性政策。
但最新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仍在高位运行,“达9”已经是一个唾手可得的目标,“冲10”更是成为许多人士的乐观估计。如此高的GDP增速,实际上很难有调整结构所必需的适当空间。如果结构调整不到位,政策松绑又循环而至,那么,适当紧缩政策所创造的机会,无疑就流失掉了。若此,则CPI降至人们可以忍受的合理水平的希望也会大大下降。
近日,广东佛山刚刚实行了一天的楼市限购放宽令被叫停,避免了成为导致全国限购令崩解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实际上,对当前流动性趋紧政策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房地产企业。一些在“不差钱”环境里舒服惯了的房企,习惯于先把尽可能多的“米”倾倒在自己的“大锅”里,然后再把柴火烧得旺旺的,最后倒逼银行打开货币“龙头”……而一些已经给房地产业“送米”过多的银行,也与房地产业有着基于相同利益的“松绑”诉求。(往 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