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常熟10月18日电(李克祥)18日,在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分中心暨端木银熙水稻育种研究推广中心揭牌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参观了常熟分中心的杂交水稻种植基地。在看到基地内一片片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后,袁隆平院士在欣喜之余嘱托常熟水稻育种专家端木银熙:杂交粳稻亩产也要突破900公斤。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端木银熙先后主持育成了太湖粳系列、常农粳系列、常优系列等17个水稻新品种,并在江浙沪皖鄂等省市推广种植,目前,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500万亩,增产稻谷10亿余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因此被誉为“江苏袁隆平”。
当日,袁隆平院士来到常熟分中心后,直言谢绝参观实验室,要求马上看水稻田。行走在现代化的种植基地内,当获悉常熟市政府为建设这个基地投入了1个亿,基地拥有农田550亩时,袁隆平称赞常熟重视农业发展。
来到水稻田旁,袁隆平向端木银熙细细询问亩穗数、粒数、粒重、结实率等专业数据,对端木银熙报出的数字,他高兴不已。
谈起育成的杂交粳稻品种,端木银熙如数家珍。他向袁隆平介绍,目前已有8个品种亩产超过800公斤,还有2个品种亩产已接近900公斤。抚摸着“常优09-3”组合沉甸甸的稻穗,又看到这一品种的理论亩产已达872.3公斤,袁隆平露出欣慰的笑容。
袁隆平说,他主持研究的杂交籼稻亩产已突破900公斤,正在向亩产1000公斤发起冲刺。他嘱托端木银熙,杂交粳稻亩产也要加快突破900公斤。他笑称,这个任务就“授权”给端木银熙了。
“人民生活正从温饱型、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看着种植基地周围一幢幢别致的农民楼房,袁隆平感慨的说,如今农业育种的目标,在追求“吃饱”的同时,也要追求“吃好”。
据悉,粳稻与籼稻相比,口感较“糯”,米质较好,但是产量要低一些。目前,中国水稻大部分种植的是籼稻,在种植的粳稻中,目前杂交粳稻的比例也较低,种植面积只有1000多万亩。袁隆平院士高度重视杂交粳稻新品种的推广,他期望杂交粳稻要尽快实现3000万亩。(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