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温籍企业家未见“跑路”
记者注意到,在外的温州籍企业家(排除在外的“游击队”)几乎没有出现“跑路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朱唤山认为,在外的温州商人既保留了温州商人的优秀传统,肯吃苦、敢冒险、善于捕捉商机、低调务实、抱团合作意识比较强,同时又能学习当地企业家同行优秀的一面,取长补短,加上市场经济的洗礼,进而避免了此类事件的发生。
杨轶清分析,温州本土企业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处于低端产业链的传统优势,从多年前便开始受到了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成了一道分水岭,全球金融危机后,传统的温州产业模式的弊端集中暴露,已经趋于没落,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劣势。
“温州的实业土壤受到了侵蚀,继续做原来的低端制造业已优势不在。加上这些年受一夜暴富、热钱、快钱的影响,温州本土逃离实业者逐渐增多。大家对实业的信心和兴趣处于历史低谷。而在外的温州企业家数量这么多,正好说明,传统的温州模式在温州本土以外还有生命力,要素制约没有那么严重,受到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发生跑路的事情自然就很少了。”
救急容易,难在企业转型升级
前一阵温州部分企业出现危机,“救”还是“不救”,在社会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
在外温州企业家联合总会副秘书长陈继军认为,对以非法赢取暴利的民间高利贷者,政府应予以严厉打击和取缔,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真正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那些经营管理不善、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要依法破产,理清债务,实现资产重组;对于那些暂时遇到资金困难,资可抵债且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金融部门应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帮助企业渡过当前的难关。
而朱唤山建议在外和在内的温州企业家,相互吸取教训。民间借贷方面,相关的政策应尽快出台,使温州的民间借贷尽早法制化和阳光化。
“当务之急是救急!”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杨轶清和陈继军持类似观点,“但是,从长远来看,治本的办法还是应让广大企业主对实业重新恢复信心,像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的标志性人物胡福林归来,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士气。当年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现在可以说,‘信心比钻石还宝贵’。”
“一方面,目前温州民营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可能向外移动的企业会更多;另一方面,温州的发展也面临历史性契机。除思想上的转变外,温州本土企业要做的不是空间、平面上的移动,而是纵向的移动,企业向高端升级。如果温州本土的企业家只是继续空间性移动,对温州来说,这次危机的大考就是没有过关,温州在全国的地位也会下降。”
□本报记者 徐静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