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深圳,周健工将苏州、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归为另一类模式:由政府介入扶持的创新体系。他认为,此次长三角区域保持了去年的强劲势头,与此模式的优势密不可分
10月24日,《福布斯》中文版揭晓了“2011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共有25个城市上榜,深圳、苏州、上海位列三甲。其中,深圳蝉联冠军,长三角城市依然强势,中西部地区仅安徽芜湖与合肥入榜。
“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说,金融危机后,他们更关注中国大陆城市的商业环境和未来发展,“在城市从规模增长到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未来取胜的关键,转型成功的城市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据介绍,《福布斯》中文版此次系根据对2010年全市GDP在436亿元以上的129个中国大陆城市进行的调查,并参考新申请专利数(人均及总量)、科技三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等指标,加权计算出相应城市的创新能力。
深圳 市场导向型区域体系
周健工将深圳称为市场导向型的区域经济体系:“深圳市场化改革开始较早,已经对专利、发明以及品牌意识形成了深刻的认识。”
据了解,2010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9亿元,增长17.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76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比高达60.1%。2010年末,深圳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34家,专利申请受理量达49430件,增长16.9%,专利授权量达34951件,增长35%。专家预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底将达到2000亿元。
“深圳有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企业,比如华为、腾讯,这一点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大陆其他城市都很难企及。”周健工说。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也认为深圳蝉联冠军,得益于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移民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拥有更充分的市场元素。因此,一方面,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相对匮乏的深圳,却能通过引进全国甚至全球人才、嫁接内地及香港高校资源,建立一整套高效的人才机制。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生命力也盘活了企业创新,通过企业研发中心的实践,将科研能力转换为生产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