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涨幅连续10个月回落,机动车保有量月均增加量同比下降超过七成——“十二五”开局之年已过大半,首都经济两大标志性行业的数据似乎有些令人“惊心”。
但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工眼中,车市、房市的“降温”正是北京经济主动调控、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质”的具体体现。截至目前,北京经济在符合预期的“健康区间”平稳运行。
北京市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这一数据与上半年持平,宏观警情指数仍处于正常的绿灯区域,符合调控预期。”张工分析说。
今年以来,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主动调控,上半年GDP增速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倒数第一,引发外界热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表示,北京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单纯追求增速,而是主动调控,更加注重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
北京的主动调控,首先体现在控车、控房上。今年以来,随着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投机性购房需求得到有效遏制,前三季度全市销售商品房9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3%,其中销售商品住宅632.1万平方米,下降12%。
此消彼长。在商品房市场,首次购房以及小户型、低总价住房比重上升。同时,北京的政策性住房建设“快马加鞭”,前三季度,销售政策性住房面积197.6万平方米,增长1.2倍;完成政策性住房投资53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倍。
过去,汽车消费对北京市消费的贡献率曾达到60%以上,是全市消费中的最大支柱。而今年以来,随着汽车限购、停车收费等政策实施,机动车保有量月均增加1.6万辆,同比下降75.8%。
“这表明北京内需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拉动向多点支撑转变,过度依赖汽车消费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张工介绍,前三季度,全市金银珠宝、通讯器材、文化用品旺销,扣除汽车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7%。
在北京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一直发挥着稳定器作用。今年以来,在工业支撑作用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全市服务业表现优异,增长8.5%,同时,服务业调整升级步伐也在加快。其中,金融业中间业务、理财业务增长迅速,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较快提升;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等新兴业态加快成长,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1.1倍,数字出版实现产值突破200亿元,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虽然北京经济增速放缓,但可喜的是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主动调控能力在不断提升。”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特别是北京对房市、车市的调控力度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大的,这对北京既是挑战和压力,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出口和投资结构也在发生“良性变化”。在出口低速增长的状况下,自主品牌、自有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分别增长18.9%和20%。把投资结构的调整与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承载业态结合起来,投向产业和实体领域的投资增长加快。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1%,医药、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行业增长15%以上。
“可以说,北京经济在健康轨道上运行。”赵弘指出,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北京已经在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创新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在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支撑和内生增长转变,投资领域也在向生态环境、公共领域倾斜。“动漫网游、影视制作、文化演出、艺术品交易等文化创意产业表现活跃,表明北京‘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愈加突出。”
据统计,北京经济效益增长继续快于经济总量增长,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9%,继续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303亿元,增长25.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7%和12.8%。
“总体来看,北京经济的效益质量在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有望完成,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张工说。(记者陈新洲、赵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