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张汉林:中国未来将多充当WTO体制建设者和桥梁

2011年10月31日 08: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汉林:中国未来将多充当WTO体制建设者和桥梁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在第十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上发表演讲。王晔君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0月31日电(财经频道 王晔君) 10月29日,第十届WTO(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专访时表示,入世十年来中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中国将更多的充当WTO体制的建设者和桥梁角色。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几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对此,张汉林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贸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在全球贸易发展史上都是少有,中国迅速成长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肯定会对世界市场形成压力。要以平常心看待现在面临的贸易摩擦,美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都在是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类似问题,这是发展史上一个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张汉林表示,从总体来看,入世十年来中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年来,中国是WTO规则的学习者和遵守者,展望未来10年或20年,中国将更多的充当WTO体制的建设者或桥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要积极的参与到WTO新规则的制定中,成为WTO新规则的建设者;另外一方面,中国还需要作为一个连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桥梁,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也有许多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最适合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有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而国内消费不足,存在生产过剩问题。张汉林反驳说,中国的出口销售并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多数,中国更多产品的生产是在国内销售的,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内需市场,未来5年以后,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内需市场,在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存在生产过剩问题。

  “最近十年,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中的比重是在下降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出口的比重也在下降,说明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或外商在华投资品牌的产品出口数量在急剧上升,这些面向国际市场、面向全球竞争市场出的口的产品无疑是最具竞争力,最具有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换代标志性的,外商出口企业和中国的出口在推动中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方面起得作用是最大的。”张汉林说。(中新网财经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