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弥补传统借贷缺陷 山东"私募权益"破解借贷困局

2011年10月31日 11: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半年来,山东昌隆林业生态发展公司总经理陈达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融资难了!随着国家不断紧缩银根,一些中小企业也陷入了融资困境。这让急需6000万元资金的陈达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银行,也没有贷出一分钱!近乎走投无路的陈达将目光瞄向了民间借贷,而6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也让大部分民间资金望而却步,最终,济南民间借贷机构肯雅隆决定通过“私募权益”模式帮其筹措资金。以解其燃眉之急!日前,双方在济南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并举行了发布会。这是国内民间金融业首次提出“私募权益”概念,标志着民间金融从传统的“一对一”借贷时代正式进入合规可控的“私募权益”时代。

  据介绍,“私募权益”模式的诞生源于中小企业出现的融资困境。今年以来,在通胀压力下,银根不断紧缩,中小企业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融资压力。在民间金融市场,前来融资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融资额度也水涨船高。而根据“一对一”的传统借贷模式,一个项目千万元的融资规模,要么走温州的老路,陷入非法集资深渊,其他无路可走。据介绍,由于民间资金散布在千家万户中,单笔数额较小,且十分分散,传统民间借贷于是采取“一对一”的模式,由中介咨询机构搭线,为资金找婆家,为企业找资金,只有匹配一致才能促成交易,否则只能等待。这种模式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在面对大额度自己需求时便无能为力了。

  如今,肯雅隆在业内率先提出“私募权益”模式,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解决了这一市场难题。

  据肯雅隆资金董事长、杰出资民联谊总会主席胡汉民介绍,肯雅隆私募权益模式(英文简称PPE)一方面为拥有优质项目需大额资金注入的联谊会员提供资源整合、方案设计等咨询、投资特色服务;另一方面为具有小额闲散资金而无法对接大型优质项目需投资理财的会员提供方案分析等咨询、担保、资产委托管理的复合服务。

  项目方以已有或准有的股权、动产、不动产、艺术品、有价证券等各类资产,通过肯雅隆资金对项目方某一特定投资项目相关期限、额度、收益进行预先评估,并就相关权益进行划分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方案设计后,向会内民间资本持有者募集资金集体购买该项目的权益份额,投资人根据出资额度不同而享有对等比例的项目权益,还可通过会内转让权益收回投资款,最终通过肯雅隆采用专业指导、履约担保、全程管控等技术对相关投资项目的孵化升值,来帮助投资人实现预期收益。

  据介绍,肯雅隆通过私募权益模式,7月份曾推出济南万达广场融资项目,资金需求方先期向开发商交纳首付款3000万元,购买总价值6100万元的商业地产,但由于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余款缴纳期限临近,便通过肯雅隆筹资3000万元。肯雅隆把该资金需求等分成300份,向会员推出,仅3天就募集完毕,认购者获得的则是该房产的共有产权,目前项目已基本实现预期收益。

  肯雅隆杰出资民联谊总会会长吕健鑫表示,该模式还实现了四大突破,首先对所投资项目实现了范围的突破,由房产、股权扩展到艺术品、有价证券等各类资产,资金可实现高效运转避免闲置;其次对流动性实现了突破,将相关权益采用凭证化的转化,投资期可自由转让权益凭证,进退便捷更自由;第三就是突破了私募股权资金去向不定性,该模式所募集资金定向投资更加公开透明;第四是突破了对投资项目的权属问题,出资人在投资期内享有项目共有权,以资产自身价值确保了私募投资者的本金安全。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肯雅隆杰出资民联谊总会与山东昌隆林业生态发展公司还举行了高效林融资项目签约仪式,计划募集资金6000万元,定向用于聊城临清银杏树高效综合林产开发项目的投资。据了解,山东昌隆林业生态发展公司是省内最大的营林企业之一,目前已拥有《林权证》的林产达1.2亿元。募集资金由肯雅隆杰出资民联谊总会采用PPE模式,将林产权所属价值转化为等值权证,由投资人自行选择投资额度进行申购,并由资产管理方(山东肯雅隆投资有限公司)监管,委托项目方专项用于以上高效林项目投资,投资期限结束后由项目方向投资人一次性结算并支付相应本金和收益。在投资期限内投资人享有林产共有权,并由山东肯雅隆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履约担保。(记者路敦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