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官方一再否认,但坊间关于温州产业“空心化”的讨论不绝于耳。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再度引起人们对温州产业的关注,并进而转变为对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拷问。在经济学者看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角逐,折射的是温州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真实困境。
优势已失的“温州模式”
温州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样本。
上世纪80年代,从“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温州人依靠“低成本、低技术”的小商品占领市场,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
在此后30年,这一模式承载起温州经济发展的重任。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产能过剩,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传统温州经济模式的优势正在消失。
纽扣、服装、开关、皮鞋、打火机等小商品是当年温州人起家的行业,其共同的特点是都属于低技术行业。在过去“短缺经济”的年代,曾为温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事实上,这些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民营企业,经不起任何大风大浪。
打火机是温州产业的一个缩影。在温州,2001年是打火机行业最兴盛的时期,全市有近5000家打火机企业。金属打火机更是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但10年之后,温州打火机企业已经不足百家。温州东方轻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坚说,早年间,生产一个打火机可以赚一毛钱,但现在连一分钱都赚不到。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低下,再加上近几年劳动力、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更进一步缩减了打火机的利润空间。温州打火机的集体陨落可以说是温州产业变化的一个缩影,更是温州传统制造业的真实写照。
衰落并不只出现在打火机行业。据温州市工商联统计,2003年温州有规模的制鞋企业4000家,现已关停1000多家。
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烟具协会会长黄发静去年作了“温州企业外迁和投资环境改善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不论是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资源,还是制度供给,温州都已失去优势。
浙江缝叶鸟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女鞋生产企业,年产量300万双。在温州现有的2500多家制鞋企业中,规模并不算大。公司老总刘小标,从17岁开始创业,今年尚不满30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