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制造”审视“中国制造”
“当资本领域产生的预期利润大大超过制造业的利润时,资金就会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不只一位业界人士对记者这样说。
在不少经济学者看来,从“温州制造”可以审视“中国制造”。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不仅昭示了温州商人的困境,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中小企业在经济起伏中的命运。
据了解,1998年到2008年,中国一般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为30.5%。但这种高利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资源价格的扭曲,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让中国成为了资本获取价值的“洼地”。
密集型、低成本、薄利多销的“温州模式”正是中国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缩影。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薄利多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凭籍其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各项出口优惠政策和美国、欧盟等需求进口国的贸易优惠等优势,开始不断挤压本来依靠薄利多销维持的温州企业。
世界最大体育用品制造商之一耐克在上一财年第4季度报告显示,越南已成为耐克最大的生产基地,而这一地位在2011年也将保持。“中国的人力资源价格正在上涨,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商正在将自己的工厂搬到劳动力更便宜的东南亚国家去。”温州一鞋企老板说。
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供货的某亚洲鞋类收购中心经理告诉媒体记者,每年他都有8000~9000万美元的订单,之前大部分订单都在温州完成,而今年的订单接近80%交给了印度和越南。
在关注温州经济的学者看来,温州企业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温州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遭遇倒闭,其实其深层次根源在于温州企业经济生产模式随着世界新经济体的兴起,开始被边缘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