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以及涉水工程大量挤占渔业水域和滩涂资源,破坏了水生生物栖息地;捕捞强度过大以及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污严重损害了渔业水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我国海洋渔业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突出,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此外,有专家指出,我国现有渔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仍显滞后,渔政渔港、标准化养殖池塘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渔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水产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慢。
储备“蓝色粮仓”要强化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
唐启升认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首先要有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这个理念下利用科技突破来驱动,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海洋发展模式。例如,发展多营养层养殖模式和资源养护型的捕捞模式。
与会专家认为,日本、加拿大、挪威和冰岛等国家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先进,可以为我国科学“深耕蓝色土地”、实现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首先应抓住行业准入和限额生产等关键环节,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挪威是世界最大的鲑鱼生产和出口国,挪威自我限定养殖场数量并实行饲料配额。在发放养殖证时,限定每个证只允许养1.2万立方米水体,申领一个证需缴纳500万挪威克朗。
其次,利用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渔业,实现渔业生产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大政府对渔业的科技投入,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渔业改造,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例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水产养殖业,发展先进的抗风浪大型可升降深水网箱养殖,实现网箱增氧、投饵、洗网、水下监视数字化等。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海洋渔业目前养殖业是主力,随着近岸海水环境受到养殖的影响,养殖从近岸向远海延伸是必然趋势,但远海养殖何种品种、装备设施升级和养殖污染的处置都需要科技突破的支撑。”
此外,我国海域绿潮、赤潮、台风、海冰等自然灾害频发,这都可能一夜之间让渔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渔民因灾返贫已成为渔民增收难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政策性渔业保障来护航,以财政补贴、民间组织独立运作和政府支持再保的方式,建立渔业保险制度,将渔业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同时,有专家认为,海水养殖应注意克服药物残留、有害添加剂、海区污染等问题,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形成质量标准高的水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的产业链。
记者张旭东、徐冰、郑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