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除个别省份外,国内各省市区悉数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速同比都出现了放缓。特别是北京、浙江、广东三大经济龙头的GDP增速“垫底”,北京的GDP增速更是降至8%。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省区特别是经济龙头地区敢于直面经济增速下滑,淡化GDP意识,至少表明这些省份正在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部署,将重心转向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国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当前的经济减速,除了我国政策选择的结果之外,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庞大到应该放缓的时候。以前那种依靠资源投入、环境污染造成的GDP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而从国际大趋势来看,全球经济放缓也决定了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各省区GDP增速的放缓,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中掩盖的很多结构性问题。
从全国来看,仍然不能太过于乐观。虽然在29个省区市中,与去年同期相比,23个省份经济增速同比放缓,但是,对于增速放缓的原因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全部武断地归因于“调结构”。这是因为,从国内外形势来看,全球经济仍然未走出衰退的泥沼。特别是浙江、广东GDP增速的下滑,与出口放缓有很大关系。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弄清楚在所有增速放缓的省份中,哪些是因结构调整造成的,哪些是其他因素造成的。
我们认为,对于那些确实是在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省份,应坚决给予支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进一步放缓GDP的增速。首先,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必须给这些省份减压,让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能尽量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其次,政策操作的空间还很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了9.4%,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2%,而我国设定的“十二五”年均GDP增长目标是7%。如此看来,未来4年我国在经济增速的调控上,操作的空间还很大。
必须引起警惕的是,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很多地区的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转型。比如,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仍在走投资驱动的老路子;“三高”行业“逆势”活跃。据环保部的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高耗能行业增速呈上升趋势;“伪新兴”产业苗头显露。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一些东部地区的落后产能,经济增速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发展之前。如果放任发展的话,必将加大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阮修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