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实体经济不可弱化 为企业减负有助民资专注实业(2)

2011年11月14日 14:01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从海尔、格力到七匹狼、雅戈尔,从国美、苏宁到五粮液、阿里巴巴,各路人马大规模进军房地产业。央企也对参与房地产市场十分积极,在国资委干预下,78家央企才迫不得已地退出。2011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资金大手笔地用于银行理财和委托贷款,如海螺水泥投入40亿元、陕鼓动力投入26.5亿元买入银行理财产品;钱江生化的委托贷款共计1.4亿元,利息收入高达1680万元,比其一季度1369万元的净利润还高;武汉健民委托贷款1.5亿元,一年利息收入达3000万元,而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ST波导虽然主营业务一度接连亏损,但今年中报显示净利润为3514.58万元,其中委托贷款所取得的收益为1773.83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50.47%。一边是金融套利令人咋舌,一边是实体经济不被青睐,实体经济弱化已出现明显的苗头。

  现代经济中,资金的行业间流动很正常,也无可厚非。但当这种从主业转向房地产、从实业转向投机的行为成为“集体行动”,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气候”,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资本撤离相伴随的,是实业之“心”的冷却。当年曾被视为商业偶像的艾柯卡、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等实业家不再是潮流之选,巴菲特、索罗斯成为新时代的崇拜对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忧虑地说,他的企业家培训班学生中已有不少人萌生退意,向往成为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投资家,总之是不愿意再干实业了。

  我国最短缺、最珍贵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中,一些人在虚拟化、资本化的大潮下急速转身,创业、拼搏、奋斗的精神日益“落伍”,浮躁、欲望、焦虑的情绪四处弥漫。“在炒作投机的大环境下,这些企业家不再相信时间能够带来价值,失去了做实业的耐心,转而追逐更快的短期收益,进行资产投资,例如股票、房地产、高利贷等。”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就此指出:“这对我国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

  □ 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 繁重的税费、利息负担

  □ 实体经济“失血”在所难免

  资本的天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它敏感的嗅觉总能在不同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之间作出比较。算起来,1998年至2008年是我国产业资本利润率回报十分丰厚的“黄金十年”,一般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高达30.5%。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价格的扭曲——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再凭借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获利不难。但近一个时期,由于劳动力、土地、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外部环境恶化等种种因素叠加,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