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菜贱伤农"现象频现 蔬菜产销环节积弊亟待清理

2011年11月15日 09:4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媒体报道,眼下正是大白菜集中上市的季节,然而,白菜收购价却出现了暴跌,个别地区已跌至每斤1毛钱甚至更低,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白菜严重滞销,广大菜农为此叫苦不迭。“菜贱伤农”现象的频繁出现,说明我国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的积弊仍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根治,加快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造成今年白菜价格重挫和严重滞销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今年秋季持续高温,大量蔬菜提前上市;二是今年年初蔬菜价格的上涨,激发了菜农的种植热情,产量的增加使市场供过于求;此外,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柴油供应紧张,间接导致菜贩子的减少,很多菜农只好压价出售。

  从表面上来看,市场供需的失衡似乎是造成蔬菜等农产品滞销的直接原因。但仔细分析之前出现的“姜你军”、“蒜你狠”,以及目前出现的白菜滞销等情况,不难发现一个共性:即在每次的危机中,几乎都在上演一个“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大量种植——供过于求——价格大跌”的恶性循环,而每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处于整个产销链条最底端的农民。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虽然在收购环节,已是菜贱无人要,但在销售终端,老百姓仍然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

  这种“怪圈”说明,农产品产销体系的积弊是“菜贱伤农”的深层次原因。虽然每次菜价出现异动后,政府有关部门会采取“农超对接”等举措来稳定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理方式,只是缓解了眼前的“症状”,并没有对病源上进行根治。集中表现在:菜农对未来蔬菜品种的需求判断仍然局限于前一段时间的价格表现,对各地区已种植的蔬菜面积和品种毫不知情,只好选择跟风种植;流通环节多,利润惊人,投机性严重,这不但伤害了菜农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种状况不得到改变,“菜贱伤农”现象的一再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认为,要想根治蔬菜产销环节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确保种植、产量、交易量、价格等信息的公开和真实,实现整个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平衡。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菜农的指导和组织,增强他们对市场趋势的研判和决策能力,尽量减少盲目种植和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流通渠道的建设和监管,确保流通环节利润的合理分配。这就要求,在发展多元化的流通模式,形成各种渠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的流通格局基础上,要加快调整清理一些不合理的流通渠道,特别是对一些投机性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阮修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