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紧张收缩战线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国内银根紧缩使得上市公司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而使募投项目变更较以往产生了一些新动向——部分善于审时度势的公司开始对原募资项目采取谨慎态度,重新审视项目前景及风险,大幅调低募资投向金额,甚至终止项目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双良节能(600481)去年5月4日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募集资金6.99亿元,公司原计划将4.96亿元投入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项目。截至9月30日,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414.57万元。双良节能11月4日表示,由于海水淡化市场启动速度较慢,公司该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为合理规划公司营运资金,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公司拟将该项目投资总额由4.96亿元调整为8000万元,节余的投资金额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同样收缩战线的还有中联重科(000157),这家工程机械龙头8月26日公告称,为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公司对部分定增募投项目经过审慎考虑,拟终止投入原“散装物料输送成套机械研发与技术改造项目”并将其剩余资金合计5.1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4月28日实现上市的庞大集团(601258)主营汽车零售,上市刚满4个月,公司便在8月29日公告称,调整9个募资投建网点拟经营的25个品牌,相应替换或不再建设该品牌4S店。调整后,公司将全部节余募集资金5亿元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据了解,新建、改建经营网点为募资60亿的庞大集团募投项目之一,拟投入募集资金14.5亿元,涉及14个经营网点,如今9个经营网点都进行了调整。随后,庞大集团还将近42亿元的超募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上市公司的谨慎心态不无道理。在目前“钱紧”的环境下,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快速增长,终止部分募投项目的支出转而用来补充流动资金不仅能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供给,还有利于节约财务费用、减少利息支出。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在将剩余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时,并没有用于与主业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而是直接或间接用于二级市场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等,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更谈不上所谓的“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逆势加码扩张
当前各大企业现金流均不充沛,但仍有不少“不差钱”公司逆市而上,扩大募投项目规模。
羊绒制品公司中银绒业(000982)公告,公司募投项目之一为“羊绒制品国内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原定项目建设第一年全资子公司中银邓肯服饰以租赁店铺的方式新增建设4家直营店,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市场调研,公司将上述投资计划调整为授权中银邓肯服饰购买房产的方式建设4家直营店。
据悉,位于北京、银川、烟台和哈尔滨的4家店铺房产购买总金额为9290.69万元,而中银绒业拟投入国内营销体系建设项目的总募集资金为1.6亿元。公司表示,如因上述交易导致该项目实际投资总额超出原定计划投资总额,不足部分公司将以自筹方式解决。
另一纺织公司鲁泰(000726)也同样变更了募资投向,公司原计划投入2亿元从事营销网络建设,但由于项目进展缓慢,公司决定利用暂时闲置的原项目募集资金1.4亿投入新增4000万米色织布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金额5亿元。原项目并未终止。
同样大幅扩张的还有养殖龙头雏鹰农牧(002477),今年以来生猪市场的飙涨令雏鹰农牧坚定了在行业内做强做大的决心。公司9月20日公告,拟对此前决定使用超募资金1.55亿元投建冷鲜肉屠宰加工项目进行变更,拟以自有资金4464万将项目建设资金追加至2亿元,并将该项目进行等量拆分,即投资1亿元在项目原址新郑市薛店镇建设年屠宰100万头生猪项目,投资1亿元在开封市尉氏县注册成立开封雏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实施年屠宰100万头生猪项目。
上市公司出于对所处行业市场前景的信心,能够不惧资金压力,充分利用募集资金以及自有资金进行主业扩张,是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尝试。但某些上市公司的大手笔扩张则是伴随着改变募集资金投向转而收购大股东资产,有业内人士提醒,某种程度上该种关联交易似乎有趁机为大股东“套现”的嫌疑。
□本报记者 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