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是中国中小企业在中东欧的重要投资市场。中企在罗主要从事商品零售批发业,包括中烟国际欧洲有限公司、风佳国际木材加工厂以及工业园、东辉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自行车)等。
我在10国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对中东欧10国投资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办公机械、电脑和通讯设备领域、家用电器等领域;服务业以金融中介、贸易维修服务及承包工程为主。
2007年,在我国对10国投资存量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存量所占比重分别为32.0%和23.5%,达到高峰。
进入中东欧市场须克服几大障碍
10国市场竞争环境复杂。作为欧盟成员,中东欧10国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企业社会责任、劳工和环境保护水平较高,产品技术和安全标准严格,企业在10国投资需申请环保、建筑、生产等许可,程序复杂,耗时冗长,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面临较高的社会风险和投资成本。且10国民族、语言、文化、风俗多样性突出,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开展投资,适应当地社会难度大,融入当地社会难度更大。因而近年来,赴10国考察投资环境的中国企业日益增多,但对于实际投资则多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是企业认为10国自身产业优势不明显,资源较匮乏,人力成本高,缺少吸引外资的特殊优惠政策。
投资便利化亟待改善。一是签证、工作许可和居留难。通常申请签证、居留证、工作许可等需要半年左右,且条件苛刻、手续复杂,而对中方企业人员签发的居留证期限通常仅为一年,企业每年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中方员工办理延期手续。二是社保问题。我国与10国均未签署社会保险协定,在当地中方企业人员须缴纳养老和失业保险,而工作期满回国时,所缴纳的保险费又不能退回,给企业造成了额外负担。
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中国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储备等方面还有明显弱点: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在自主知识产权、资源和能源开发、工业设计、品牌等方面缺乏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晚,海外经营经验不足;对10国市场、法律、文化等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且普遍缺乏懂跨国经营管理、又通晓当地语言的人才,适应能力较弱。
双边投资合作前景广阔
我国与10国开展投资合作面临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2010年以来,投资环境更为稳定的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上升。
据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2011年我国对欧洲地区企业的并购交易出现大幅增长,仅上半年就完成了30宗交易,超过2010年全年的27宗。
中东欧国家位于欧洲心脏地带,交通便利,是联系东西方市场的纽带;既有符合欧盟标准的法制环境,同时营商成本又低于西欧国家,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扩大对欧盟投资的桥头堡。中国企业到中东欧国家投资,既可以节约大量商务成本,融入欧盟内部的产业分工体系,又可以利用欧盟的优惠政策,携手当地企业共同开拓西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我国与中东欧国家高层互访活跃,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今年以来,温家宝、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中东欧国家,进一步推动双方间经贸合作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