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最后一天,曼氏金融正式成为美国第八大申请破产保护的投资机构。其申请破产的资本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2009年申请破产保护数额的四倍,并且排在了雷曼兄弟公司、华盛顿互助银行和商业投资信托公司集团等金融巨头之后。
在破产的清算过程中,清算机构发现曼氏金融还涉嫌挪用客户资金。清算发现,曼氏金融欧债持仓不仅难以准确估值及出售套现,公司客户账户上竟有6.33亿美元蒸发得没了踪影。调查人士分析,曼氏金融高层可能涉嫌将这一部分客户的个人账目挪用于持有欧债。
目前,破产清算人正在和全球曼氏金融全球分公司的剩余雇员合作确定客户账户的交易记录,并确定这些客户在各自账户中的现金和资产状况。
鉴于曼氏金融账务不清,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美联储在内的联邦监管机构正在对曼氏金融进行调查。外界认为,曼氏金融引发的关于投资风险和投资者权益的讨论,正在引起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视。
风险失控
曼氏金融的破产,对于已经辞职的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科尔津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位笃信投资回报、个性强烈的投资银行领袖,最终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而遭到市场抛弃。
64岁的科尔津拥有一套典型的投行思维模式。他从1975年加入高盛投资银行,凭借自身的强烈竞争意识于1994年一举站上高盛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并在公司上市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在1999年,这位狠角色离开高盛,原因是在竞争中不敌后来就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坊间传说,在高盛最后的日子里,科尔津因为忍受不了众叛亲离,曾一度在公司门口的出租车里办公直到离职。
在此后的几年里,科尔津还展现了其在政治领域的能力,他担任了一届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并一度成为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谋求连任的主要筹款人。直到2010年3月,竞选州长连任失败的科尔津开始了他在曼氏金融的生涯。
曼氏金融原本是由创始人詹姆斯。曼在1793年在伦敦创建的一家糖业经纪公司。2007年,公司被分拆上市,全球曼氏金融控股独立出来。而在科尔津的眼里,曼氏金融要复制高盛的成功。他宣称,要在10年内取代高盛,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
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科尔津一系列投机式的操作就不难理解了。他通过交易,将这家规模不大的期货和商品交易商,转变成提供全面服务的经纪商,由代客买卖商品及衍生工具的经纪行转为回报较高的投资银行。
此后,曼氏金融大举押注商品、政府债务、期货和衍生品,而且用的是自有资金,既没有联邦担保的银行存款,也没有美联储贴现窗口贷款,正是在这种没有监管的背景下,这家不断壮大的公司却吸纳了大量“有毒”的欧债。
美国美林银行的资深分析师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持续进行“去杠杆化”操作,减缓投资风险。包括曼氏金融从事的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收益都受到影响。
然而,正当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尽力降低他们对欧债风险敞口,独具赌性的科尔津看重的,却正是这些债券因为存在相对较高的违约风险而带来的高回报。科尔津指望欧洲领导人能在投资者警醒之前化解主权债务危机,从而保护曼氏金融在全球的持仓债务,甚至曾经放言,曼氏金融已成功管理这些风险敞口,相信到2012年12月将持仓债务变成正收益。
但他却完全错了。终结曼氏金融的,正是对欧洲债务的巨大风险敞口。
事实上,美国本土的金融监管机构已在近年来多次关注并提醒曼氏金融的资本比率问题。对于曼氏金融负直接监管责任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不止一次请科尔津接受询问,提出公司应重视风险控制问题,并提出动议,对包括曼氏金融现在内的交易商加以风险的监管。
然而,科尔津对于委员会的提议置之不理。他坚称,更多的监管只会“损害公司的成长”。但是在过去12个季度里,曼氏金融在科尔津的投机模式下运营,只实现了区区三个季度的盈利。最终,让公司走到尽头的也正是科尔津眼中的投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