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可没能力做更大的生意
36岁的阿涛是某城中村改造的村民。在旧村改造之前,阿涛已经凭自己的勤劳过上了相对殷实的生活。面对突然而来的补偿款,他想做一番大生意,却又信心不足,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阿涛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经济状况很不好。父亲患有眼疾、母亲手有残疾,哥哥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在他印象中,他家算是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由于没经济来源,盖不起新房,一家几口都住在几间低矮的平房内。初中刚毕业自己就外出打拼,贴补家用。为了挣钱,他当过售货员、勤杂工、出租车司机。后来,他又四处借钱贷款包出租车,当年不但还清了外债,还赚到了不少钱。这让他的信心更足了,接着又包了第二辆、第三辆。
后来,他发现土建工程很赚钱,又从工地小工开始,虚心学习土建工程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凭着诚实守信和踏实肯干,他渐渐在圈内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找上门让他承建工程。
面对拆迁款补助“砸向”自己,阿涛陷入了纠结。他说,想开公寓酒店,但自己没有文化,连电脑也不会用。同时,又不清楚该到哪儿咨询、求助。他将这些问题归结到文化底子薄。
少技能无学历,新居民就业没优势
入住安置房之后,还有一些问题让拆迁村民忧心:养老保险没人交、转居民户口后医保费用上升等;另外,闲下来的村民,有的只有四五十岁,尽管暂时不愁吃穿,但在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提前退休也不习惯。
有人也表达了对村民的担忧:因为当时城中村条件太好,每户家里有一套房出租,不用很辛苦就能够养活一大家人,所以很多人就变得懒惰,没有上进心,一旦遇有什么变故,就会变得很迷惘,不知所措。
另外,也有人指出,一些年轻人,年纪轻轻就不再上学,也没外出工作,成了“啃老”的无业游民。
村民小欢就不想呆在家里安逸“啃老”,于是她选择了外出打工。但此时她发现自己没有技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学历。“这可怎么办?”她说,这种感触是原来当包租婆时从没遇到的窘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