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小民营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沿着产业升级的路径,本报调研组实地采访了福州长乐纺织产业集群、泉州晋江鞋革产业集群,以及厦门高新产业集群,摸清了中小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也获取了大量福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经验。
倒逼出来的转型
“上游原材料价格要涨,工人工资要涨,产品销售价格却不能下降,这对企业来说很头痛,今年的利润较去年下降一半。”福州德盛染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民强说。
福州长乐市是全国第二大纺织基地,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中上游环节,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数量较多。“纺织产业是民生产业,但长乐纺织处在两头受挤的中间环节,发展不可谓不艰难。”纺织是长乐市经济支柱,该市经贸局副局长陈泽坚很是着急:“缺乏研发能力与自主品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足……”
而同在福建的晋江,同样为传统产业的鞋革产业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一个县级市,晋江市拥有109个“国字号”品牌和23家上市企业,年产旅游运动鞋10亿双,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的40%和20%。传统产业企业已经走上了转型升级的品牌化之路。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晋江市仅85家品牌企业就实现产值402.9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8.8%,合计纳税15.75亿元,增长20%。“晋江市企业发展平稳,虽然也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但有众多品牌企业和上市企业,整体运行问题不大。”晋江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永红说,“在外向型企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内销企业扛起了晋江经济的半壁江山。”
福建的经济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恰恰也是突出的弱点。传统产业集群容易陷入同质竞争,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家独大局面长期无法改变,自身素质无法提高,必然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今年以来,福建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的困难是普遍的,这个困难要比2008年时严重得多,但优势企业则能凭借产业链地位或者技术优势逆势加快发展,也预示着转型升级的动能正在累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