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杭州都市圈加速给力长三角 交通一体化放大同城效应

2011年11月30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 题:杭州都市圈加速给力长三角 交通一体化放大同城效应

  记者 赵晔娇

  在国家“东部率先”战略中持续领跑,这是长三角区域被赋予的使命。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地组成的杭州都市圈正是该区域的重要支撑。

  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目前,杭州都市圈已通过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公交、轨道交通等方式有效衔接,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也就是说,仅花费1.5小时,就可以抵达任何一个城市。得益于交通先行,杭州都市圈已初具雏形,同城效应正在不断放大。

  中国有南京、武汉等六大都市圈,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南京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创新力”课题组的比较研究,杭州都市经济圈名列6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之首。连日来,记者深度参与2011聚焦杭州都市经济圈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探访立体交通带来的改变。

  内河航运四通八达 集装箱运输逐渐发力

  船老大王亚军驾驶着500吨的浙杭州货00590,从杭州富阳市出发,沿着钱塘江通过三宝船闸到了京杭大运河,最后走杭申线到达上海港口。由于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开通了水上高速公路,王亚军拿着船舶报港卡,仅仅花费2天时间就走完全程,以往,这段路需要4天。

  所谓“水上高速公路”就是将高速公路的集约管理模式复制到水网管理之中,进航道刷卡,出航道也刷卡,船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智能管理。

  水上高速公路有着明显的低碳效益。杭州市港航局运输管理处处长胡云涛表示,“一卡通”实施一年来,杭州全航区就实现船舶免费停靠近33万余艘次;节约时间14.8万小时;节省柴油2787吨,相当于4061吨标煤;二氧化碳排量减排8640吨。

  得益于节能环保的大势所趋,再考虑到京杭运河航道及三堡船闸已无法满足现有的货运量的现实情况,杭州市港航部门正着力于在京杭运河开辟二通道。

  目前,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的八堡船闸口门整治实验段工程已经完成,并通过了验收。

  杭州市港航局规划建设处处长董志俊告诉记者,未来,运河杭州段将实现与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中上游航道的对接,使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贯通成高等级的内河水运网,届时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杭州湾地区会连成一片,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值得一提的是,杭嘉湖绍四地的内河航运在形成四通八达的局面后,也正在进行着转型升级,也就是从运输散货发展到运输集装箱。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内陆的集装箱越来越多的通过上海、宁波—舟山港出海,抢占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国际物质也源源不断地运到浙江。

  “沿着京杭大运河,经过嘉兴内河港,1000吨级船舶集装箱可以沿着杭申线,直达上海的外高桥内河港区,或洋山港。”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朱正彬告诉记者,1000吨船可以装75个集装箱。在码头,可以完成通关手续,到上海直接出港。

  此外,杭州港区也将陆续开通内河集装箱业务,可以通行500吨的集装箱船,装载36个标箱。

  与传统的散货运输相比,发展集装箱水运的附加值更为可观。

  1.5小时高速公路圈成型 高速公路科技含量高

  浙江在建的高速公路则充满了科技的力量。

  13.7米,这是世界最宽隧道—钱江隧道的内径。由于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直径15.43米的盾构机进行挖掘,该隧道堪称世界最宽。预计2013年可通车,双向6车道,全长4.45公里贯穿钱塘江。这也是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

  “钱江隧道采用了世界上隧道掘进机制造业技术最先进、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盾构机直径达15.43米,全长134米,主机重量约3500吨。”杭州建工隧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武厂介绍。

  由于便捷地连接了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的杭州、绍兴、嘉兴三地,同时缩短了前往上海的路程,钱江隧道又被称为黄金通道。

  正在施工中的嘉绍大桥也打破了几项世界桥梁的记录。

  嘉绍跨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桂炎德告诉记者,在主桥跨中设置刚性铰,为世界首创。主桥采用六塔斜拉桥结构。总长度2680m,总宽度55.6m,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主桥连续长度最长、桥面宽度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同时也是国内外首次在单桩独柱桥墩上大规模采用连续刚构,利用架桥机进行短线法预制节段拼装。

  走在施工工地,说起大桥,参与者说到最多、也最自豪的正是大桥的科技含量,这也得益于建立高效的科研攻关机制。20位中国桥梁领域领军人物、资深专家多次聚首一同攻关。

  绍诸高速则拥有了浙江省内最长的一段橡胶沥青路面,全长7公里。

  “胎噪声是不是小了?”在绍诸高速的绍兴城区段,绍诸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胡坚锋让记者仔细听。“我们在沥青中加入了废旧轮胎,不仅铺就了一条环保路,而且降低了车辆行驶的分贝。”

  据悉,厂拌橡胶改性沥青工艺是绍兴当地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解决了普通沥青路面容易渗水、损毁路基的难题,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抗老化性,在降低路面噪音、延缓反射裂缝、抵抗重交通和不良气候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有望在浙江省的高速公路做一步拓展。

  此外,绍诸高速公路也采用了无伸缩缝桥台,当车辆驶过时,桥台和路基在一起做协调运动,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杭长高速二期的亮点则在于节能减排。“我们在两个隧道内做试验,用LED灯代替高压蜡灯,并且引进风能、太阳能代替火力发电,这样可以节省63%左右的成本。”杭长公司副总经理吴为东说。

  这些正在建设的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将助力杭州都市圈的发展。

  根据《杭州都市经济圈综合交通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网规划要实现以杭州为中心,辐射都市经济圈内县级以上节点一个半小时交通时空圈,同时实现都市经济圈范围县级以上节点10分钟内上高速,任意两个县级以上节点之间利用高速公路出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对内以圈层结构及城际快速通道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

  飞机场到空港城的蜕变 服务范围囊括杭州都市圈

  作为杭州的国际大门,萧山国际机场正在完成从飞机场到空港城的蜕变。在未来,空港城的核心服务圈将包括以杭州市区、绍兴和嘉兴在内的一小时交通圈城市,而湖州、宁波等省内城市以及安徽、江苏、福建等周边省市,则是杭州空港的外围服务圈。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于2000年12月30日建成通航运营。200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4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46万吨,起降航班2.6万架次;到2010年,这三大指标已经上升到旅客1706万人次、货邮28万吨,起降航班14.8万架次,远远超过行业平均增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繁忙机场。

  然而,在高铁时代,同时面对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枢纽机场的强力竞争,再加上宁波等机场的分流效应,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突破制约,发展空港经济已成为转型之路。

  据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施向前介绍,2007年11月萧山机场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其中,二期国际航站楼工程已于去年7月投入运营。

  记者看到,二期第二国内航站楼工地上长长的波浪形顶棚气势恢宏,第二跑道、平行滑行航道以及飞行区站坪等工程也正在建设。二期工程明年投入使用后,萧山国际机场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双跑道机场之一,可以起降包括A380在内的各类先进机型,可满足2015年2560万人次出行的需求。

  这也是浙江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机场项目 。

  一个显著的改变是,在将来,机场已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旅客集散和飞机起降场所,而是一个集乘机、购物、旅游、休闲、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航空城”,将成为长三角南翼空港经济中心,浙江省空港产业发展集聚区,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纽带和空港经济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戴荣根认为,机场将通过路网班线建设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未来将要打造成集航空、轨道、道路、水运为一体,以地铁、公交、机场巴士、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为主导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零距离换乘枢纽。

  地铁为都市圈其他城市预留条件

  杭州市的地铁正在火热推进中,纳入杭州都市圈的湖州、绍兴、嘉兴三地有望通过地铁与杭州相连。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春雷表示,杭州在进行地铁线网规划研究时,对杭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了安排,以枢纽换乘形式与杭州市区线网形成良好衔接。

  据朱春雷介绍,线网规划主要是研究了杭州中心城区与都市经济圈临安、富阳以及海宁、安吉、德清、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临近县(市)的联系,以中、低运量为主,设置六个换乘枢纽。

  这就意味着杭州已为衔接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预留了条件。

  “预留条件,意味着我们设置了车站,都市圈的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可以与车站相连,群众可以以换乘衔接的方式进入杭州的主城区。”朱春雷说。

  不过,记者了解到,杭州都市圈内的城市以地铁相连还仅限于规划研究阶段。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黄先锋表示,跨区域的地铁在国内尚没有前例。跨区域地铁涉及到不同的城市,需要具体协商。

  据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将于2012年国庆节前通车,而地铁2号线东南段将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

  记者了解到,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高度,中央制定了相关意见,明确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地区将继续发挥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南京、杭州等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杭湖嘉绍正在组团融入长三角、合力打造“金南翼”。在将来,杭州都市圈将被打造成为浙江经济的增长极、全国都市圈的第一类方阵、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地区。(完)

分享按钮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