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爆仓、近半生产线停产……
位于沙岗的陶瓷仓储批发中心,聚集着多家陶瓷“私抛厂”,这个在佛山版图上面积并不算大的区域,因为这些陶瓷批发店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陶瓷批发市场。在这里,各种规格和价位的产品都能找到,也有人形容,沙岗是最接近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草根”陶瓷产品批发市场。
而这些“私抛厂”的工厂集中区在南庄、西樵等地。这些“私抛厂”约有近200家,超过300条生产线。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私抛厂”的年总产量占据佛山陶瓷年产量的六成以上,他们有的靠给大型企业生产贴牌瓷砖生存;有的则依靠瓷砖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生存:即买回砖坯,再在砖坯上抛光变成明晃晃的“抛光砖”,然后以低廉的价格打入市场。
目前,大型陶企的困境已经蔓延到这些“草根厂”身上了。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的不完全统计,这些“草根”小厂目前已经有近半的生产线停产。
大环境:
产能过剩 库存可用一整年
一家陶企的老板刘涛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批发中心每天从早到晚,来自各地的货车,总是不停地在忙着装卸货物,而她则需要不停地向各地的老板推销。但是,从今年以来,这里突然变得安静了,“几天下来,没有一个客户上门,厂里的生产线停了,仓库挤爆了,工人放假了。”她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全国陶瓷产能已经达到75亿平方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产能。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只有大约40亿平方米“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又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库存都饱和了,只能停产。”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勇说。
他说:“积压的产品,明年1年都可能卖不完,接下来肯定会有打折、优惠等措施,会亏本卖掉。”季华路上的意美家陶瓷卫浴世界,曾是佛山人气甚旺的陶瓷卖场,而进入12月,这里的人流量越来越少。一家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相比以往,该店今年的销售额少了一半,仓库里还积压着不少货,只好将一些款式过时的产品打3.5折低价促销。
产品输出范围缩窄
佛山作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今年以来,市场的不景气让不少企业老板把“生意难做,销售行情不好”当作口头禅。
昨日上午,记者在沙岗陶瓷仓储批发中心A、B区所见,偌大的批发市场,空荡荡不见一辆大货车,许多店主或无聊地打扑克,或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聊天,互相抱怨着生意的惨淡。“以前来这里批发陶瓷产品的货车非常多,有时塞到路都走不了,但现在道路很通畅。”一个商家说。
刘涛告诉记者:“原来我们是价格占优势,客户是广西、湖南、湖北的多,现在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生产线了,不需要花路费、油费到佛山拿货,这也大大削弱了佛山陶瓷产品的输出范围。现在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全部压在仓库里。很多贷款经营的企业必定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停产,要不然资金周转不过来。”
刘涛担忧的还有,即使有资金周转,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面临着没有地方安置的局面。据介绍,库存的合理范围在20%到30%。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库存已经超过这个范围。根据业内的普遍说法,陶瓷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在30天~45天为正常,45天~60天为需要调整期,而超过60天,厂家便会面临崩盘的危险。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佛山陶瓷产区,产品库存周期超过60天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
利润空间面临消失
在这样的一轮安静之后,“私抛厂”的命运如何?“现在全国各地上生产线的企业太多了,而我们的价格战这一核心优势现在已经见底,如果做不下去就只能倒闭,很快就死掉了。”在采访时,不少企业老板都感叹,当前草根陶瓷厂的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行情惨淡。
陶业资深人士蓝卫兵认为,“私抛厂”经过今年的不景气,企业会在明年作出一些调整,改变格局。比如说,建立生产型厂家,从私抛厂转型为全能标兵,如整线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建立并巩固核心优势和综合能力;另外,一批没有竞争力的“私抛厂”逐渐淡出江湖,被淘汰出局。
王勇也认为,本地“私抛厂”的道路会越来越艰难,因为各大销售区的都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且随着政府产业提升等政策的出台,他们的利润空间在缩减。“一块砖就0.5元到1元的利润,而现在这点利润也快不见了。”他说。
预测:生存空间将缩小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最先坐不住的肯定是企业。业内人士表示,很多的陶瓷企业从8月份后便开始推出了优惠活动,以此来拉动销量。但多数瓷砖经销商认为,价格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王勇认为,严峻的形势将淘汰一部分企业,“私抛厂”的生存空间会大大缩减,他们在佛山陶企行业的比重也将下降;有些小企业将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地方。在整体上,“这将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文/记者廖银洁、李春先、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