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倍 中国出口规模十年增长4.9倍
300欧 中国商品平均每年为每个欧洲家庭节省300欧元
10% 2020年中国预计将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0%
2007年,萨拉·邦焦尔尼声名大噪,这位效力于加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地方报、主攻国际贸易的美国女记者写了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全球媒体都抢着评论,因为他们发现,作者对于中国制造的爱恨交织竟然和自己如此相似。
全球化是萨拉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生活,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国正代表着贸易全球化的洪流。
2004年圣诞节,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竟有25件是中国制造,而她家里原本拥有的DVD、鞋袜、玩具、台灯……也几乎统统来自中国。于是,在随后的一年,她尝试整年都不买“中国制造”,结果是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诸多麻烦中。“真没想到美国人的生活和中国制造的关系竟然这么密切。”
这是“中国制造”开启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
入世十年,中国获得多边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民营企业取得了广泛的进出口权,更自由的贸易,更开放的市场,把更多的中国制造商带进了全球贸易的游戏圈。
十年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其中出口规模增长4.9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最严谨的观察家,也不吝于对中国贸易前景的大胆猜想。WTO前总干事、联合国贸发大会秘书长素帕猜预测,2020年,中国将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0%,当然,他很快发现,“中国总是要击败我们预测的数字”。
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占领了大洋彼岸的客厅、厨房,不过,赢家不仅仅是中国。自由贸易如同无形的指挥棒,调动着要素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再分配,带来的是多边的繁荣。 即使在中欧纺织品大战中态度强硬的前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也承认,中国商品平均每年为每个欧洲家庭省下了300欧元。
获益的还有跨国公司们。
入世后三年,所有中国境内企业都获得贸易权。跨国公司如候鸟迁徙到中国,分享中国低成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源。
一组数据成为这种全球化结构调整的注脚: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在2010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不少跨国公司依靠在中国获得的大量利润反哺母公司,渡过难关。
刘映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