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壁垒下的艰难转型
提起2009年那场“飞来横祸”,在江苏常宝钢管(以下简称常宝)工作数年的李一(化名)至今还心有余悸。“公司震动很大,根本没想到会吃到这种国际官司,当然现在想想这是情理中的”。
李一说的正是中国输美油井管“双反”案,涉案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最大的案件,也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第一起针对中国的“双反”案,引起中美两国政商界关注。
律师费付出千万元
时光回溯到2009年4月8日,当中国的钢管商们热情地忙着订单,大洋彼岸的美国,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Maverick管材公司在内的7家石油管材生产商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一起,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当时美国经济深陷金融危机漩涡。20天后,美国商务部对此立案。
李一回忆说,当时公司海外生意一片红火,2008年公司外贸收入占总收入的三成多,其中销往美国市场的产品超过80%。在遇到“双反”大棒之前堪称出口美国的黄金时代,油井管销量旺盛,价格又高,是利润最厚的一块。“我们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大,自认为不存在倾销行为”。
从未经历过这种险关的常宝,高价聘请了两家知名律事务所,包括号称美国四大律所之一的美迈斯律师事务所。不过事实证明,即便配备如此豪华的律师阵容,付出上千万元的律师费,也没有在这场对垒中占到上风。
说明书的小瑕疵被无限放大
李一介绍说,确定抗辩的身份后,公司根据美国方面发来的调查提纲紧锣密鼓地准备材料。通宵达旦准备了两三个月,厚厚的材料堆满屋子,“如果装大皮箱的话,估计得五六个大箱子”。
大约在2009年9月,美国商务部派来了实地核查组,一组负责反补贴调查,另一组负责反倾销调查。“刚开始他们给的反馈真的很好,但是结果出人意料。”他回忆说,当时反补贴的现场调查很顺利,毕竟常宝是民营企业,最后美国商务部裁定的结果还可以接受,但是反倾销调查却没有那么幸运。
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是这样的。2009年11月5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初步裁定,对中国油井管征收最高99.14%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其中常宝和天津钢管“幸运地”获得了差别税率,分别为0和36.53%。但是2010年4月9日宣布终裁结果时,美国商务部把最高的99.14%税率扣给了常宝及部分中国出口商,如此大的反差令常宝陷入困顿与低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常宝的遭遇只是缘于一个小细节“被揪住不放”。内部人士解释说,国内的说明书很简单,原材料供应方给出的说明书和常宝最终给客户的不完全一样,结果被质疑。“如果要抓小辫子,肯定能抓得住啊。”李一叹息,这场“战役”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困境下的转型之道
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美国共进口价值约27亿美元的油井管,但自2009年二季度美国发起“双反”调查,中国对美国这一产品的出口额迅速缩减至约11亿美元。并且“后遗症”还在蔓延。
跟很多受牵连的同行一样,常宝调整了外销策略,向非洲、中东以及新兴市场转移,慢慢地走出了低谷。李一告诉记者,现在常宝依然在努力抗争,去年就反倾销终裁结果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上诉。
以天津钢管为首的一些企业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到美国开厂去。今年10月3日,天津钢管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新钢厂在得克萨斯州科帕斯市动工,堪称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在美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我国最大的无缝管生产企业首次到海外建厂。在业内看来,此举规避重税的意味浓厚。
而实力稍弱的民营钢管厂则在重压下步履维艰。据了解,目前无锡另外一家小型民营钢管企业正在清理库存和设备,员工从顶峰时的300多人裁至20多人。当年民营钢管厂的带头大哥——无锡西姆莱斯受到的影响更大。该公司2007年12月登陆纽交所,发行价8.5美元,但是截至2011年11月21日,已经缩水至0.4美元。由于该公司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今年8月已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常宝”们的遭遇只是钢铁业近些年来的缩影,中钢协提供的数据显示,“入世”十年来,我国遭受的钢铁产品(不含制品)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总计50起,其中保障措施案件7起、反倾销案件31起,双反案12起。
记者 焦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