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披露,1985年到2009年,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其中,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还有扩大趋势。
在广东,这一数字还更高。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采用同一统计口径),2009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4.72元,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931.45元,城镇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83元,两者差距约为9.49倍,高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到2010年,这一差距有所减小。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97.8元,其中,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3620.4元,城镇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934.29元,两者相差9.17倍。
实际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早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尼系数”近年来就是热点的经济统计数据之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李长久日前撰文称:,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已超过了0.5。而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就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
上述贫富差距与基尼系数之间有何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认为,随着城市化和扶贫工作的推进,目前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因素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此前城乡差距因素的影响,成为基尼系数扩大的首要原因。
纪宝成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统计数据的支持。记者查阅发现,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相比,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相对较小。例如,2009年广东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6.93元,最高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4923.87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796.92元,两者相差约5.34倍;到2010年,这一数字略有扩大,为5.37倍。另据媒体报道,农村收入差距对中国整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从1996年的32.3%下降到2008年的12.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差距的拉大不容忽视。上述研究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了55倍,而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43倍。
这一变化在不同时期的比例并不相同。在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2.5-2.6倍;到了上世纪8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降低,约在1.8-2.3倍之间;城乡差距真正拉大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尤其是2000年后,差距不断扩大,到2009年达到3.3倍,远远超过了国际最高2倍左右的水平。
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比全国水平而言较低,其中2009年为3.12:1,2010年下降为3.03:1。
针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一些省份已经将降低收入差距列入施政目标。例如,今年重庆市就率先将“基尼系数”列入当地“十二五”规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目前,重庆市的“基尼系数”为0.42,该市提出,未来5年内将基尼系数降低到0.35。
记者/张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