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1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数据。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此后开始下滑,业内普遍预计,11月CPI将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
不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物价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假摔’现象,明年再度出现高通胀的风险很大,因此,当前货币政策应该开始有所行动,为再度挑战通胀腾挪空间。”
跌破5%几无悬念
从各机构报告看,几乎都预测11月CPI同比增幅将下跌至5%以下,预测值多为4.2%-4.7%之间。
国海证券预测,11月CPI同比增幅将在4.4%附近。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9.2%;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与上月持平,同比涨幅降至2.3%。同时,CPI将由于翘尾因素及价格变动的综合影响,出现年内最大的降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预计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跌幅在0.7-1.5个百分点之间,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将比上月小幅下降约2.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11月份CPI翘尾因素,初步判断1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4.3%左右。
“虽然,PPI增幅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CPI增速,但PPI在CPI中的权重较低,对CPI贡献仍较小。”孙立坚认为,“10月及11月CPI回落主要源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由于此前猪肉、蔬菜等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大量增加供给,因此近几个月出现蔬菜都卖不出去的现象。”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都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总体处于小幅回落过程。尤其是前期上涨较快的肉类、鸡蛋价格涨幅明显收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