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聚焦入世十年:广东民企出口额10年狂飙70倍

2011年12月07日 17:1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聚焦入世十年:广东民企出口额10年狂飙70倍
东莞制造业努力升级,赚取更多附加值(资料图片) 记者 阙道华 摄
东莞制造业努力升级,赚取更多附加值(资料图片) 记者 阙道华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提升附加值,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优化外资结构……转型升级令“广东制造”成为全球响当当的品牌

  入世之初,关于“中国制造业能否承受冲击”的担心不绝于耳。入世十年的事实证明,“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遍布全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响当当的品牌。

  十年间,广东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3.4倍,年均增长16.5%。“广东制造”被赋予了更多科技和附加值内涵。这十年,正是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的十年。个中秘密何在?

  不断延伸产业增值链

  “加入世贸后,很多企业都走过这样的历程:先做贴牌,学到了管理和研发经验,不断提升,最后做自己的品牌,越做越大。”生产音响产品的广州国光电器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当初只做扬声器,到现在则生产成套音响功放设备,并在中小板上市。

  由于在大风大浪中学会了游泳,广东众多企业在入世后获得了飞速发展。广东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和贸易主体进一步优化。数据显示,广东2010年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是2000年的6.3倍和10.3倍,占全省出口比重比2000年分别提高25.3和20.2个百分点。

  在广东,即使被认为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也从简单加工逐步转变为以“劳动、资金、技术”“三密集”为主要形态。截至2010年,广东加工贸易加工结转总金额达1176.7亿美元,带动国内配套产业产值超过5300亿元,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全省2414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成为具有自主经营权和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

  抱团发展提升竞争力

  东莞塞车,全球IT产业“感冒”;一个星期交出几万件成衣订单,放眼全球,只有珠三角等极少数地区有如此的配套加工能力……入世以来,广东产业集群和专业镇异军突起,成为推动“广东制造”全面提升竞争力的突出亮点。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王珺表示:“以专业镇为抓手的集群式发展,为广东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据介绍,十年来,广东专业镇已从20多个发展到310个左右。2010年,广东专业镇产值占全省GDP比重达29.5%。

  东莞厚街的制鞋业,出口量占全世界产量的25%以上;中山古镇的灯饰,出口额占世界总额的40%;东莞清溪的电子产品及配件,出口量占全球的20%左右;澄海以及潮州的婚纱等产品,出口量都在全球占有相当比重。此外,机电产品和轻工类产品,是广东的优势出口商品。2009年,广东机电产品和轻工类产品出口额达3173亿美元,占广东出口比重接近89%;其中,广东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48.5%,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佛山、江门及阳江等地的专业镇。如顺德的微波炉出口,大约占全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0%。

  去年以来,欧美经济复苏步履艰难,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再次成为珠三角企业应对危机的法宝。记者在服装专业镇东莞虎门了解到,当地正围绕服装业进行商场、道路等硬件的大升级,新建商铺将比现有数量增加两倍。

  外资趋高级化重型化

  近年来,随着广东转型升级和“双转移”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日益转变为“招商选资”,外资结构不断改善,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这直接促进了广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据统计,十年间,广东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46.4亿美元,大大超过改革开放前20年的988.1亿美元,同时外资来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投资了778个项目,合计投资总额556.1亿美元;外企设立的研发中心则达到400多家。

  入世十年来,广东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商投资产业发展逐步走向高级化、重型化。中新(广州)知识城、一汽大众南方生产基地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效应大的项目成功落户。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步伐也在加快,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7.7%大幅跃升到2010年的39.3%。

  更为可喜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业务迅猛发展,为广东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广东民营企业出口额接近千亿美元,是2001年的70.85倍。十年间,广东民营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59.96%,进口额年均增长49.37%。

  在佛山南海,一家民营皮革数控设备企业的老板自信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生产的数控皮革切割机今年出口欧洲的数量增加了两倍。产品能进入欧洲这个世界传统的装备制造基地,说明只要加快转型升级,我们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记者 马汉青

  通讯员 熊海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