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旦、春节消费旺季的临近,农产品价格显现“抬头”趋势。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生猪收购价格自中秋节后首次上涨,猪肉价格自10月份以来也首次出现了上涨,同时多种蔬菜价格止跌回升,12月份菜价已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 I)同比涨幅回落至4.2%,其中食品价格环比继续下降。然而,消费旺季等因素正推动食用农产品价格“抬头”。分析人士预计,今年12月份和明年1月份物价水平还可能略有上涨。
需求
节日效应带动价格止跌回升
“猪肉价格从不到一周前开始上涨,后臀尖肉价格为每斤15 .5元,涨了几毛钱。”北京中苑瑞丽菜市场的一位猪肉商贩说,现在每天能卖出一头猪,销售量比前期有所好转。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上周全国生猪收购周均价上涨0.3%,这是生猪收购价格自中秋节后的首次上涨。12月8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均上涨0.1%,这是全国猪肉日均价自今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上涨。
新 华 社 经 济 分 析 师 谭 谟 晓 认为,近日全国猪肉价格止降回升迹象越来越明显。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加之“元旦”“春节”双节临近,猪肉消费旺季正式到来,预计春节前猪肉价格以涨为主。
在近两月猪肉价格的回落过程中,牛羊肉价格却在一路上涨。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5月中旬以来,全国牛肉价格涨势明显,近期涨速有所加快。目前,全国牛腱肉、牛腩肉价格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12月12日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13%。全国去骨鲜羊肉、带骨鲜羊肉价格均大幅高于去年同期,12月12日价格同比涨幅均接近30%。
北京中苑瑞丽菜市场的牛羊肉商贩说,牛羊肉价格近期一直上涨而没往下降,一个月内每斤涨了两元钱,比往年明显要高,很多消费者都接受不了。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陈伟在接 受 《 经 济 参 考 报 》 记 者 采 访 时说,近期肉价上涨主要是因为节日效应带来需求量上升,后期价格还会稳中有升。其中猪肉价格将上涨到明年3月份左右,但不会超过今年的最高水平。
近两个月来,蔬菜价格大幅波动,其中大白菜等品种一度出现价格暴跌的现象。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近期蔬菜价格再启升势。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 格 行 情 系 统 监 测 , 随 着 天 气 转冷,前期价格降幅较大的大白菜、土豆、白萝卜、圆白菜等大路菜价格已经止降企稳,芹菜、菠菜、油菜 、 生 菜 、 西 红 柿 、 四 季 豆 、 黄瓜、茄子、豇豆等价格已由下降转为上涨。总体来看,12月份菜价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由于节日效应,肉类、蔬菜、面粉、大米、食用油需求变旺,加上各种成本的上升,食用农产品价格很难下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也表示,随着明年1月份节日需求增加以及气候变冷等原因,今年12月份和明年1月份物价水平还可能略有上涨。
供给
生猪生产存疫情隐患
在消费旺季带动需求的同时,部分农产品特别是肉类产品在供给上的不确定性却引人担忧。记者了解到,冬季是生猪发病的高峰期,今冬疫情形势对后期猪肉价格走势的影响将至关重要。
“到目前为止,疫情都比较稳定,甚至是近几年来最利好的一年。但有点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江西省养殖大户黎景阳说,由于猪在圈养下本身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每年冬季温度骤降后,五号病、猪流性腹泻等疫病进入高发期。
据了解,正是由于去年冬仔猪因疫情存活率普遍偏低,才导致了今年7、8月份生猪供应严重不足,猪肉价格暴涨。今冬疫情出现依然不可预料,是接下来影响猪价走势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如果今冬疫情稳定,明年生猪价格或将依然维持在 盈 亏 点 以 上 , 养 猪 还将继续赢利,真正危险留给了后年;另一方面,如果疫情一旦出现,猪肉价格就掉不了价,也就进一步推迟了下跌行情的到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养殖户大多对明年的价格走势表示担忧,已有部分小养殖户采取行动。比如江西小养殖户王海清将100头能繁母猪淘汰一批,到现在还剩80多头,以利用价格持续下跌的这段时间优化母猪结构。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认为,小养殖户优化母猪结构值得肯定,但由于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为了节省成本,小规模养殖户在疫病预防上减少投入,或成新一轮疫病爆发的隐患。
近期牛羊肉价格大幅上涨也暴露出供应方面的问题。在陈伟看来,现在肉牛的养殖不容乐观。中国没有特色、稳定的肉牛品种,基本上处于每年引进、杂交、退化、再引进的周期变化过程,今后在肉牛的育种和养殖方面应该加强。
羊肉方面,谭谟晓认为,由于肉羊养殖成本上涨,运输、劳动力价格等也在提高,加上养羊的投资成本较高 , 养 羊 的 农 户 在 减 少 , 这 导 致2010年以来国内羊肉价格一路上扬。
陈伟认为,猪肉以及牛羊肉价格原来是小幅波动,现在则是巨幅震荡,主要是因为养殖业和加工业之间的矛盾。加工业发展速度越快,养殖业的落后就越凸显。由于养殖业一时难以扩大规模,价格肯定还会出现波动。
措施
物价“蛰伏期”仍需政策着力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6 .5%。从环比情况来看,食品价格环比继续下降,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5.3%,比10月份的环比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物价上涨进入了“蛰伏期”,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明显缓解。不过在此背景下,稳定物价并没有离开政策视野。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落实好“米袋子”省长 负 责 制 和 “ 菜 篮 子 ” 市 长 负 责制,搞好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有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家为稳定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采取了系列措施,未来稳定物价的政策仍应关注和居民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着力。
马文峰认为,在生产环节,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流通环节,应该落实国家政策,降低中间成本;在食品加工环节,对米面的加工应该给予免税政策。这些措施具有多重效应,既能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者和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农产品流通是今后的热点,生产加上高效的流通,才能保障有效的供给。”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产品分析师濮晓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随着农超对接等措施的实施,流通成本有下降的趋势,明年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还会有更大的扶持力度。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在物价上涨的时候,还应对于低收入群体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比如像发达国家一样发放“食物券”,可能保证低收入群体买到食物,又不会对价格波动造成太大影响。
据了解,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31个省份已经建立起了物价上涨和低收入群体补贴联动机制,覆盖全国低收入群体9000万人。截至今年11月,国家共下发了60亿元的临时价格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