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解读经济会议:扩内需要先扩老百姓腰包

2011年12月15日 15:1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定调明年宏观政策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当中传递出哪些与老百姓贴身相关的重要信息?14日,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广东知名专家,就此进行解读。

  看点1 稳中求进

  宏观政策不会“全面转向”

  自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GDP增速回落态势明显,加上近期全球经济恶化,不少市场人士预计明年宏观政策可能“全面转向”。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王珺(广东经济学会会长):“稳中求进”,一方面要求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强调的是“稳增长”,而不是通过全面放松来“保增长”,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要一定的速度,但不能单纯追求速度,更应强调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很复杂,但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当前仍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为“保增长”而放松结构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增长”。由此,宏观政策也就不可能“全面转向”,不会靠大规模刺激政策来拉动GDP增速,而是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

  看点2 提高收入

  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

  陈鸿宇(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长期以来,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消费一直难以启动。近年来随着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靠投资、出口来拉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已经越来越明显,扩大内需势在必行。而要扩大内需,基本的前提就是老百姓口袋里要有钱。从目前的分配格局看,在企业、政府、居民三者的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偏低,而在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中,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上述要求,既体现以人为本,也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要求。预计未来将会更着眼于促进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推动低保、扶贫工作,同时,对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投入也将越来越大。

  看点3 稳定物价

  货币政策微调可能更频繁

  物价走势人人关心。今年7月份我国CPI创下6.5%的三年来新高,此后逐月回落,11月已降至4.2%。对物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陆军(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今年以来,抑制通胀一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随着调控措施显效,再加上外需收缩,GDP增速回落总需求减少,通胀压力已经趋缓。目前在物价调控上,还存在一定的“两难”,一方面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多年积累的货币流动性还是很多,物价上涨压力仍存。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放松则通胀会抬头,但继续收缩又可能加速经济下滑。因此,预计明年抑制通胀不再是“首要任务”,但仍是主要任务之一,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定向”放松等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出台会更加频繁。

  看点4 房产市场

  坚持调控促房价合理回归

  近期不断有声音说,房地产已经“扛不住”了,需要“救市”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陆军:有研究认为房地产对GDP直接间接拉动作用达20%以上,但这需要建立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目前房地产市场“不健康”,核心矛盾就在于房价过高,远远超越普通工薪族能力。年轻人都当“房奴”,影响其他方面的消费,也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已不仅是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问题了。当前正是调控政策逐渐显效的关键时期,一旦放松将前功尽弃。正是针对这一矛盾,中央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这一市场的健康发展。

  看点5 发展实体经济

  利好实业型中小企业

  “实体经济”在这次中央经济会议中引人瞩目。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王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多从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遭遇到成本、资金、汇率等多重压力,经营困难。经营这么辛苦,利润率又低,很多企业就弃实业进行资本运作。如果经济太多虚拟泡沫,一旦破裂影响很大。这次在欧债危机严重冲击下,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经济比较稳健,就很有借鉴价值。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体经济”这一经济基础。我国发展实体经济,当前突出问题是做实业利润率太低,相信在政策上,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结构性减税等措施,扶持经营实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高其利润率,加快其发展。

  马汉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