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面临控通胀与保增长的两难选择
本轮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新兴经济体走上前台,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但是,今年以来,从年初的通胀加剧到年底对“新危险期”的担忧,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总体放缓的同时,控通胀与保增长成为两难的选择。
印度财政部长穆克吉12月9日预计,本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5%,明显低于年初9%的预测,也低于上一财年8.5%的实际增幅。巴西经济在2010年取得7.5%这一25年来的最大增幅后,今年上半年开始踩刹车,上半年3.6%的增长率远低于去年同期。12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3%下调至4.1%。由此看来,在发达国家依然困扰世界经济、国际治理机制难以实现重大改善时,新兴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
与此同时,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仍然存在通胀压力和风险。在控通胀与保增长的两难选择中,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印度央行从2010年3月份以来13次上调利率。而巴西从今年8月开始两次降息。
要摆脱困境,新兴经济体依然需要结构调整,由外向型经济向更加依靠内需的方向转换。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达尼 罗德里克认为,多数新兴经济体面临复杂的情况,其结构性改革过程将十分漫长。
与此同时,国际治理机制也需要重大改善。在“新危险期”,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实施的更高成本,更加凸显强化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无论是出于对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约束,还是出于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需要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增强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让新兴经济体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专家点评(中国社科杂志社经济室主任林跃勤):
新兴经济体经济减缓的原因不一而足。首先,主要发达国家复苏缓慢或者遭遇债务危机,直接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削弱了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短期的周期性增长”关联度有所增强。其次,新兴经济体为遏制通胀而逐渐收紧国内宏观政策,控制投资。
新兴经济体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经济增长质量与稳健度,意识到自身经济增长中的不足与短板;加快结构调整,从依附性发展转向自主性发展,扩大内需,减少对外依赖;继续推进发展模式转换,转向技术创新与国内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轨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