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地方债引发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绝对是危言耸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公开场合表示。他认为,根据审计数据,截至中国2010年年底,三类地方政府债务(负有偿还责任的直接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偿债困难时可能需政府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合计10.7万亿元,而其中后两类债务(占37.4%)并不会百分之百变为实际债务。即使全部假设为“实打实”债务,10.7万亿元债务余额,约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26.9%。加上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和金融债券等,中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应在50%~55%,并没有达到国家设定的60%的警戒线,总体可控。
而西方国家通常将地方债的债务率上限设定在100%。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地方债与希腊主权债务等欧债危机有本质区别。
不过,审计署在强调地方债不构成系统性或全局性风险的同时,也认为,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长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去年 6月末,云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集团宣布重组,由于偿债主体变更,引发了市场对相关债券违约的猜测;在更早的4月,有传闻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称“只付息不还本”,虽然地方政府很快出面协调和澄清,但仍然引发了市场对地方债务违约的担忧。
分析人士称,中央政府在2008年开始实施4万亿刺激计划,除了中央的大量财政投入,各地方政府也以各种融资途径来配套中央资金。去年开始,宏观货币政策转向,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多次上调,对房地产的调控也逐渐加强,这恰恰赶上不少地方融资明年将进入还款高峰期,某些不良项目的确有可能导致地方债违约。由此引起的债券抛售行为,可以看作是市场“正常的波动”。
不过,地方债的直接责任人通常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是以地方的电力、煤气、公路、自来水、房产、地产、煤炭、隧道、电信等资产为基础或担保,并非“空手套白狼”,最终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
以山东省为例,2008年省政府性债务为1358.56亿元,2009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一如全国各地的情况,该省地方债也大幅增加,至2010年年底增至4752.19亿元。
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称,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急剧下降,而相应的政府职能却并未同比例减少。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建设周期长、金额大、回收慢、收益率低、老百姓还离不开的项目,市场上没人愿干,只能政府建。政府没钱,自然就要举债。”
据统计,山东地方债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截至2010年末达到2120.43亿元,举借主体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 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地方债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
山东省审计厅表示,从2008年开始,老百姓的感受是城市里路越来越好,广场、绿地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各级政府用地方债筹集的资金,为老百姓办的实事。据称,当地刚落成的省博物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也都是用去年山东由中央代为发行的地方债券建设的。
不过,山东审计部门也发现,其15个市和118个县政府设立了213家融资平台公司中,有8家存在借新还旧问题,13家存在逾期债务,54家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不到位等问题,涉及金额55.38亿元。此外,高校和医院的负债问题较为严重。
针对这些“风险点”,当地的对策是,由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准备金。目前山东省的偿债准备金已达到71.27亿元。
中国的区域差别巨大,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就表示,从今明年短期看,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出现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因为中国经济盘子非常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10万亿的债务余额,比例并不超标。同时,虽然中国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很大,但由于各地的差异非常大,只要处理妥当,发生“共振”的可能性比较小。(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