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应对实名制 黄牛变身成“代购”做熟人生意

2012年01月10日 08:4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牛变身代购了 还只做熟人生意

  实名制后,旅客必须票、证、人一致,方可进站、乘车。这种新模式有效打击了黄牛,记者几天下来在南京火车站几乎没见到黄牛的影子。可黄牛真的绝迹了吗?昨天记者暗访发现,现在,不少黄牛都变成了“代购”,但不少人都只替熟人订票,而且他们变得更加谨慎。

  帮买票前,先要“考验”买票人

  “去哪儿啊?坐汽车吧。”昨天下午,记者在中央门车站刚下公交,就有人围过来问。“我晕车很厉害,所以要坐火车。”记者说。“现在火车票不好买的,你去哪?”“兰州。”“你是哪个学校的?”“南大的。”“南大哪个校区啊?坐几路车到啊?”“鼓楼校区,坐地铁到珠江路站下是生活区。”“怎么现在放假啊?”“我们在苏宁实习呢。”“你怎么没有兰州口音啊?”“哦,我从小就被送到北京大伯那里,在北京呆了十年。”在仔细“盘问”了记者一番后,该男子的神情告诉记者,他“放心”了。

  “小伙子,不是我不帮你,现在实行实名制,查得紧,你的票一旦被检验出来是不符的,你肯定会跟他们说票是我给你买的,到时候我肯定完蛋,而且现在也不好买。小伙子,你自己再去买买吧。”记者便来到购票窗口,询问了一番,过了20分钟,记者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一看记者真的是去买票的,“黄牛”也放了心。

  每张票收一两百元“代购费”

  “小伙子,我刚才为你打电话向其他人问过了,他们上网查了一下,说20日,南京到兰州的票已经卖完了。我也没办法了。”“你们也上网买啊?网能登进去吗?”“所以说不好买啊。”“那到蚌埠好买吗?”“蚌埠应该还好。如果你真想买,就把具体车次告诉我,到时候直接取票就行了。”

  记者了解到,黄牛帮“代购”,收取的“代购费”还真不低。短途收50元到80元不等,长途就更贵了,每张票要多收一两百元。不过记者了解到,黄牛买票,大部分用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尽管南京只有47趟列车实名制验票,但在检票口,认真的检票员们还是会一一核对身份。所以从黄牛手中买票,还是有风险的。 实习生 王瑜 记者 宋南飞

  春运两天下来,这些问题最多

  1、自己的票临时想给别人用,用不起来

  “怎么办,我用自己的身份证买的票,本来是给自己坐的,临时改变主意,让我公公坐,这里能换票吗?”昨天中午12点左右,一位名叫翟丹丹的女士急匆匆地跑到南京南站售票大厅西角的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看了看,翟女士的列车发车时间是当天14:25,坐的是从南京南到台州的D5481次列车,票上清楚写着翟女士的身份信息。

  “我知道必须人、票、证一致,所以早上去买票的代售点换,但那里不能换。现在我把我公公的身份证也带来了,啊能换啊?”志愿者告诉她,换票基本不可能,这样的情况只能先退票,再用她公公的身份证重新买票。“那肯定来不及了。”看着退票窗口前的长队伍,翟女士嘟哝了一句,走进退票者的队伍。

  提醒:如果能进站,就给票贩子可乘之机了。另外,如果是外地来宁出差人士,在宁期间丢失了身份证,可让家人把户口本复印件等有效证件传真过来,再去购票。乘车时再去车站开具临时身份证明。

  2、身份证号和工友打反了

  “我们在溧阳一家企业打工,今年不是实名制么,老板给我们统一订了团体票,但是我的身份证号,打到了我工友的票上,我工友的号,打到了我的票上,我俩去的又不是一个方向。”陈辉拿着一张到安徽宿州的K516次车票来到公安制证口。“老板给我们开了证明,证明不是从黄牛那买的票,让我带着工友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我自己的身份证去找警察就行了。”果然,工作人员根据他提供的工友身份证复印件和他自己的身份证件,很快核实了二人身份。

  提醒:如果您的票上打的是别人的身份证号码、或者打错了身份证号码,记得带上别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自己的身份证,去公安制证口核实信息,不然进不了候车室。

  3、还有5分钟车就开了,忘带学生证

  “您看,还有5分钟车就开了,我的学生证买票的时候被同学丢在了购票窗口,忘给我拿回来了。”南京林业大学的林同学急得一头大汗。“没事,赶紧把你学号、学校、姓名报给我。”“我叫林艳,是林业大学的,学号是……”1分钟不到,她的信息就显示了出来,值班铁警在她的车票上盖了个章,她慌慌忙忙地跑进了站。

  提醒:学生证丢失的,一定要记得补办,补办不了的,一定要记得去学校开个证明。身份证丢失的也一样,去所在地的派出所办个户籍证明,购票乘车同样很方便。

  实习生 仝洁 本报记者 徐媛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