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物价涨幅虽趋缓 调控力度不应减

2012年01月13日 09:1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去年12月的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4.1%,创15个月新低;食品价格涨9.1%,PPI涨1.7%。

  直观而言,数据应该让人欣喜,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同比增速呈现逐步下滑态势,意味着通胀得到遏制。但其实作为2011年的收官数据,12月份的经济指标的实际意义已不突出,况且相关数据基本符合市场之前预期,所以当月数据的影响力并不算大。

  更重要的是,12月总体物价涨幅趋缓的状况和公众的真实生活体验未必一致。就公众最关心的食品价格而言,去年年底至今无论是肉价还是蔬菜价格都出现了较大上涨。去年12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1%,其中猪肉大涨21.3%。

  所以公众反映,统计部门的物价指数看似回落,但实际的物价水平却依然在高位,甚至是上涨,其中的原因就是在于统计指标与公众感受的差异。这种差异到2012年更加突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2012年的CPI同比涨幅将低于3%,但这个数据却未必带给我们欣喜。基于统计学同比测算的概念,进入2012年后,2011年的物价水平无论实际绝对价格有多高,在统计上都只是一个“基数1”而已。换言之,以去年的猪肉价格的历史高位而言,价格在每斤近20元的水平,那么如果2012年猪肉价格仍然保持在20元每斤,但是同比的物价涨幅仍只是“零”而已。

  但这样的零物价增长对于公众而言,几乎是毫无意义。公众的收入与消费更多地受到即期数据的影响,简单点说,老百姓对当月收入和当月开支更加敏感,也会因此而增加或者减少相关的开支。由此,如果2012年的绝对物价水平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形式上物价指数涨幅不高,但是公众仍然要承受高物价的压力,并因此而抑制消费开支,除非公众的收入水平也同步提高。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以通货膨胀指标而言,2012年调控政策部门的履职压力其实并不大,但这恰恰应该成为考验行政部门履职实效的关键时刻。事实上,物价绝对值处于高位,意味着整个社会生活和企业经营成本都将高企,前者会抑制居民消费开支,而后者则会加大企业生产盈利的压力。继而通过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与CPI同步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只有1.7%,结合最近几个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低位运行的态势,意味着企业盈利预期不强,投资欲望受到抑制。除了消费和投资之外,有鉴于欧美经济复苏态势的不确定性,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样不容乐观。

  就此而言,如果说2011年调控政策部门以通货膨胀为政策大敌,那么到了2012年调控政策的真正压力将来自于经济总量目标,看点则在于提振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前不久有这样一个新闻:河南农民由于萝卜滞销,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结果引来数万人拔萝卜。萝卜被抢说明如下经济问题:劳动力成本在上涨,以至于雇人收购萝卜已不再划算,那么同样的企业生产的人力成本压力也在加大;很多公众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因此尽管市面上的萝卜价格并不算高,但是免费萝卜依然会吸引公众去拔。

  透过对“抢萝卜”现象的经济学解剖,我们不难发现,公众固然期望物价降低,但是物价降低与公众真正福利提升之间却存在错位。而这期间应该发挥作用的不是货币政策,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可能解决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周期波动问题,而财政资金保价或者补贴政策措施,是有可能维持市场相对稳定的。此外,尽管通货膨胀压力减轻,但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却不能因此而弱化,必须要考虑到扶持弱势群体的发展。农民工工资得到有效提升之后,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以至于很多民营企业无力维持生产。此时就需要针对性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的跟进。而这些政策措施恰恰都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理应长期维持并推进。此外,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等收入优化政策措施,也亟须在新年全盘破局。

  总之,2012年公众需要的是与总量经济增长相匹配的福利提升。物价涨幅趋缓,反而应该成为深层次改革推进的起点,而绝非调控政策放松的理由。(马红漫)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