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淡看GDP减速 各省竞相着墨“平衡”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内地淡看GDP减速 各省竞相着墨“平衡”
中新社记者 周锐
GDP以9%以上的增速强劲增长、CPI高位回落步入下行通道,在全球经济陷入寒冬的情况下,中国17日交出一份靓丽的经济“年报”。不过,中国GDP逐季下行的态势以及蔓延于其出口“主战场”的债务危机,让一些机构再度找到悲观的理由。
一时间,从2011年初就开始持续不断“唱空”中国的西方机构再度调高音量,呼吁中国出台进一步刺激政策救市的声音也“适时”响起。不过,在“GDP破8”、“经济滞胀”的喧嚣声中,中国各级官员依旧保持“淡定”。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7日在北京强调,对于中央来说,当前经济持续下行的局面,不仅是早有准备的,甚至可以说是符合预期的。而一向将GDP视为“命根子”的地方官员,也显露出和以往不同的态度。
中国各地“两会”从本月初起渐次拉开序幕。会场里,高数值GDP增速的诱惑力已然大打折扣,代表委员们竞相着墨于“平衡”二字,将目光投向民众生活成本的上升、创新型企业的缺乏以及会场外灰蒙蒙的天气。
在北京,“GDP”的风头被“PM2.5”的议题牢牢“压住”。北京市长郭金龙强调,北京将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高标准,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
过去一年,为限制机动车这一PM2.5最大来源的数量,北京市付出了市场销售额下降近千亿人民币的代价。郭金龙说,降低发展速度,有利于结构的调整。
在上海,将“GDP”增速视为脸面的思路也受到批评。曾引发“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内地最为成功的创业者之一)”大讨论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将其目光锁定小微企业和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迟缓这一科技创新的“硬伤”。他强调,要转型,速度必须降。
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重点谈到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长约1.5万字的报告里,汪洋对“GDP”只字不提,并突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广东研发费用占GDP比重等一些以往并未引人关注的数据。
相比于“北上广”淡化“GDP”追求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思路,跑在后面的中西部省份,则通过质量与速度并重的GDP增长,努力改变着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状。
2011年,贵州生产总值初步预计完成5600亿元,增长15%,创该省自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重庆2011年的生产总值则已接近万元大关,其16%的全年增速高居全国之首。
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中国现在经济不平衡,很重要一点是东西部差距太大。在东部省份不再追求过高速度之际,西部适当快一点,也是结构调整的体现。他强调,重庆经济增长不是只靠投资拉动的“一锤子买卖”,而是有质量的全方位增长。
马建堂17日在“经济年报”的发布会上强调,目前,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升级换代效应逐渐显现。大量产业园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经济虽然逐季回落,但仍在正常区间,其中长期发展的格局目前没有变化。马建堂称,他对中国2012年的经济运行充满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