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春节出境游火爆 八成游客出境游为购物(图)

2012年01月29日 14:4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龙年春节,中国民众出境游又呈火爆,和亲朋好友利用长假到国外休闲购物,体验异国别样“年味”,正成为令中国人兴致高昂的春节新元素。据调查显示,八成游客出境游为购物。

  与往年相比,2012年春节选择出境旅游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到境外旅游过春节成为春节新时尚。东南亚、欧美、澳新吸引了众多的中国游客。欧美等国纷纷举行迎合中国龙年春节的节庆活动和仪式。

  时下,中国境内外商品价格差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出境旅游时还带着“购物指标”。据悉,去欧美国家旅游的客人有八成是冲着买东西去的。“出境游已变成购物游。”一位中国旅游业内人士说,东京、首尔、曼谷、新加坡、巴黎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出境购物目的地,其中欧美已赶超东南亚国家成为购物群体最大的目的地。

  “明天出发去欧罗巴,为破落的欧洲经济尽我们大国小民的绵薄之力。”上海白领蔡小姐在给一众朋友的短信中调侃道。她和先生此次春节去欧洲放手“血拼”,并表示“俺们就是天使。希望不要被打劫哦。”而在蔡小姐的朋友中,也有不少人像她一样,这个龙年春节在世界各旅游胜地度过。

  据从多家出境游组团社了解到,赴欧美国家旅游的内地人士中,七八成都将购物列入必须行程中,所购商品集中在名牌手表、包袋等。由于出境购物主要采购的多为奢侈品,一掷百万元的豪客群体频频现身。“现在一个团里面出现花费上百万元的客人也很寻常,有些客人名牌手表一次就买五六块。”供职上海一家旅行社的吴先生表示,仅是团员人均消费金额也差不多翻了一倍。

  中国人的消费力为出境目的地国家带来不俗经济效益,因而他们在欧美商家的眼中确实颇像“天使”降临。英国媒体称,傲慢的巴黎机场也铺红毯迎接大方的中国观光团,并称举办这样的欢迎活动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中国人是对法国产品出手最为阔绰的买家。

  美国加州旅游业界这次推出了千名中国游客加州过春节活动,美国名牌折扣购物中心也特别为中国新年团提供折扣和抽奖。在加州与内华达州相毗邻的一个工厂直销店,一位负责维持收银秩序的小伙子对中国记者说,以前店里的生意十分冷清,但随着春节的到来,大批中国游客光临,店里的生意空前红火。他表示,中国游客“他们给我们送钱来了。”

  据介绍,中国游客赴美旅游,通常行程为8至9天,在拉斯韦加斯一般逗留2至4天,估计人均花费6800美元,对拉动当地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媒报道说,经济处于困境的欧洲国家,正期待从中国人所带来的滚滚财源中获利。但英国欧睿信息咨询公司警告说,竞争正开始白热化。为了争夺中国游客,欧洲国家正面临亚洲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挑战。而中国媒体则提醒那些欢天喜地出境过年的游客们,在购物旅游中也不能放松警惕,所谓“安全第一,‘美色’第二”;更不要“炫富”、“露富”,以致招来不测。综合央广、新华社等 X062

  相关链接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

  入境旅游接待国

  及出境旅游消费国

  新华社讯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旅游业发展工作主要情况。他表示,“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报告指出,我国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1978年到2010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73倍,年均增速17.5%;1994年到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1.3倍,年均增速16.4%。“十一五”时期,旅游业接待总量93.6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1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3%。2010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旅游业仍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10.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9.4%,出境旅游人数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1.7%。

  据悉,我国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国星级饭店达1390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607家;全国旅行社达23315家,其中1387家可以经营中国公民出国(境)游;全国旅游客车5.6万辆;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2万多家,其中A级景区5000多家,5A级景区119家;国家旅游度假区12个,优秀旅游城市339座。 赵超 崔静

【编辑:王晔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