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接力"九连增" 农技推广成重中之重(2)
罕见“八连增”
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粮食产量为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跃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也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斤的新纪录。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均增产,三大谷物总量首次超过1万亿斤。
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已超1万亿元,加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总量在2.5万亿元以上。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每年都在增加,陈锡文认为,今年这一支出也会提高。
农技推广成重中之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昨日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前些年非常突出。但随着2008年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在今年文件中所突出强调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方面,有很多亮点值得关注。比如,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将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此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即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
目前,我国整个科技的投入比较低,农业科技投入更低,陈锡文分析,这次的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因此要保证财政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但这些投入如何用在刀刃上,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粮食进出口政策不变
陈锡文介绍,目前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7亿多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
陈锡文昨日也表示,中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依然是本着调节余缺,调节品种,继续保持适量的进口和出口。对于中国农业走出去的问题,陈锡文指出,走出去的方式不仅仅限于在国外租地或者买地生产农产品,中国还可以到一些粮油的出口国家去设立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厂,帮助当地扩大就业,也把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留在当地。还可以采取技术和经济的援助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优良农产品品种,发展比较适用的先进技术,帮助当地来增加粮食和油料的生产。
此外,对于公众比较关注的转基因问题,陈锡文昨日指出,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但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作为研究,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能落后,但它能不能生产出产品供老百姓食用,这其中有很多环节、很多问题要处理,目前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其他产品推向市场的基本很少。 (《国际金融报》记者黄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