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减少中美贸易摩擦需消除歧见

2012年02月16日 07: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目前正在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专家分析,经贸问题是此次习近平访美的主要议题之一,贸易争端解决、合作空间拓展等将成为主要经贸议题。

  业内人士指出,经贸合作是中美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稳定器”。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只有消除歧视才能化解中美贸易摩擦,让中美两国人民享有合作福祉,让世界共享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创造的和平环境和发展机遇。

  中美经贸关系影响面大

  中美贸易是密切的优势互补贸易,中美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6%。美国对华出口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过去6年里,美对华出口增速高于自华进口增幅,双边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在投资领域,两国间的双向投资快速增长。美国已累计对华投资676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之一。同时,中国企业来美国投资的热情高涨,对美投资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超过60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近两年,中美加强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于恢复国际市场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贸易摩擦呈增长趋势

  不过,中美经贸发展过程中,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双边经贸关系也一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经贸、人民币汇率、投资环境等问题上,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压,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呈增势。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利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美两国贸易联系紧密,贸易摩擦也就少不了。但是,往往“受伤的总是我”。这是因为,一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二是中国市场规模和企业生产规模大,由规模经济导致的成本低,因此中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会对美国相应产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三是汇率问题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美国经常采用反倾销调查对本国产业予以贸易救济。中国的成本优势强,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解决,随着相互之间的贸易增加,美国强加在中国产品头上“倾销”冤案就会越来越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最大的纠结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中国市场上,美国企业要求公平待遇,似乎将中国视为发达国家,但是这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毕竟在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我们承诺的前提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第二,对于所谓国内企业的“补贴”问题,中方应该积极交涉和斗争。

  加强合作是唯一正确道路

  业内人士指出,中美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一些摩擦和矛盾是正常的。双方只有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施压,才能有效解决两国经贸合作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中美经贸合作要排除政治因素干扰,做到平等无歧视,公正无排斥。美国应取消对华投资不合理政策,减少实体经济投资审查中的泛政治化倾向。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2011年中美贸易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中美经济关系已经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程度,在这种特殊的紧密联系结构下,中美只有加强合作,通过沟通磋商解决贸易快速发展中的问题,才是可以选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从政府途径来说,解决中美贸易平衡的办法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放宽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的限制;二是放宽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三是双方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等方面加强科技合作,技术成果共享,形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希望通过这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能够使中美关系的发展更加稳定,中美的投资贸易会进一步扩大。

  “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增多,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沟通和谈判,同时,必要的时候还应给以坚决的反制。”张利宁说,他认为,美国必须面对中国的崛起调整他们的思维。同时,我们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一是要在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上加大力度,使我们的产品有核心竞争力,摆脱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低端地位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窘境;二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不动摇,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记者 叶晓楠)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