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准备加大救助欧洲 企业赴欧投资成重要途径(2)
2
欧债危机降低海外投资成本中国制造业转型现最佳时机
用前不久来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话来说,今年欧洲经济,将是“艰难的一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重重障碍。
有人称,欧债危机于中国而言正所谓危中见机,预示着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有分析者称,从援欧的方式看,除了购买优质国债,收购欧洲企业资产也是重要一部分。同时,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目前转型升级的压力,购买欧洲资产也不失为一个绝佳时机。
据海关数据,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5672.1亿美元,增长18.3%。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地,中国已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而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我国政府部门也表示,愿意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据此表示,欧债危机让国际市场流动性捉襟见肘,不少海外企业处于低估值阶段,从投资角度来看,是难得的并购好时期。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确大大改善了中国投资在欧洲的市场准入待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将欧盟成员国视为一个整体,无论是按流量还是按存量衡量,近年来欧盟都已经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市场。根据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2010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已经从2005年的1.8954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59.6306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8.7%;年末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存量已从2005年末的7.6801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末的124.9689亿美元,占当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3.9%。但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在国际贸易界向来以“欧洲堡垒”著称,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中同样掺杂了太多的猜忌和限制,直到次贷危机陡然升级前夕,默克尔、萨科齐等欧洲大国领导人都曾企图针对中国投资出台这样那样的限制措施。是次贷危机陡然升级迫使欧洲领导人不得不求助于境况相对较好的中国,急剧改变了他们对中国投资的态度。
同时,危机使得不少欧洲企业陷入困境,其资产定价大幅度下降,流动性紧张,从而迫使企业主动寻求外部投资者参股甚至收购控股权,并显著降低了中国等外部投资者参与的成本。这回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第二季也必然会发挥类似的功用。
英国《泰晤士报》猜测中国投资的方向,未来可能着眼于基建、技术和名牌商品。《泰晤士报》披露,最近博柏利服装公司(burberry)报告其在华销量增长了30%。瑞士隆巴德·奥迪耶银行的分析师纳塔莉·隆盖发表报告称,今后五年,中国人将超过邻国日本人成为奢侈品牌的头号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