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缺失 央企发言人成“高危”行业
2月20日,国资委公布了2012年新版央企新闻发言人联络表。由于去年央企兼并重组,今年新公布的央企名单总计115家,比去年少了5家。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闻发言人也是一种“高危”行业,希望社会各界理解。
高危行业,原本指危险系数高、事故发生率高、财产损失较大、短时间难以恢复的特殊行业。央企发言人缘何被纳入“高危行业”,按照有关负责人的解读,一是缘于社会对央企的关注度高,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及个人素质的差距,容易被断章取义。言下之意,陷央企发言人于“高危”的主要原因,不在央企和发言人自身,而在社会的过分“关注”和公众的“误读”。但笔者以为,此言差矣!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享有众多社会资源和政策优惠的同时,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人们对央企给予更多关注在情理之中。作为企业与社会联系的窗口,央企发言人应当如实向社会披露经营与管理的真实信息,坦承回应公众的询问与质疑。若能如此,何“危”之有?相反,如果刻意隐瞒真相、忽悠民众,面对有高智商和强知情欲的围观者,央企发言人的确不好当。
事实上,导致央企发言人“高危”的真正诱因,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企业诚信的缺失对发言人构成掣肘。曾几何时,央企的垄断地位、离谱高薪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而面对舆论的质疑讨伐,央企多半不是正视失误、勇于纠错,而是寄望于百般狡辩、文过饰非的公关小技。在这种漠视公众权益、反感社会监督的畸形思维指导下,央企发言人如何能够直面公众、披露真相!
新闻发言人代表的,是组织及团队的意见与形象,其言论并非个人的意愿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语言表达能力和成熟个性是央企发言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但起主导作用的却是企业高管的态度与品格。正如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新闻发言人所表示,“新闻发言人是企业的门窗,对于记者的提问热情欢迎,不过具体的问题可能需要内部审批”——其潜台词即为,如何“发言”要看领导“眼色”。这便是,处在上有压力、下有期待夹缝中的发言人“高危”所在。
由此看来,需要“呼吁”的,或许不只是公众对央企发言人给予包容与谅解,更有央企善待舆论监督、勇于信息公开的豁达与诚信。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