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原副局长:政府应更多侧重于减税(2)
主持人:
如果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这个目标没有达到,会不会影响到第五年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
许善达:
我认为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转变的战略是很大的。“十一五”就没有提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一点,“十二五”提出这个目标以后,但是第一年的政策是从“十一五”延续下来的,有一点新政策,人们对这个政策究竟能不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也不是很有把握,实践证明这些政策的力度还不够。我认为应该评估了以后,对于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还要加大力度,否则2012年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还要打一个问号。
主持人:
您曾经跟我介绍,过去几年在减税的时候往往都是几百亿、几百亿地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几千亿、三千亿,这种区别会是什么?
许善达:
其实我以前就提出来要减3000亿到5000亿的规模,但那时候总收入还没今天这么多。我认为在今天总收入到这么多,公共预算是10万多亿,加上基金是4万多亿,加上国有经营型企业,一共是14.6万亿,政府的收入,这还是不完全的。还有一些地方收费都没包括进去,还有中央的金融资产,那部分经营性资产收入没有包括进去,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没包括进去。在一个不完全的情况下已经14.6万亿,占GDP31%,如果要是都覆盖住,我估计至少在35%左右,这个比重已经不低了。所以随着今后的数字增长,我们不能再追求政府收入占比重再提高了,收入还要增长,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减税。
主持人:
不妨关注一下财政部,这次提出下一步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提出了五个方面,其中就有一条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今年两会上,也是有25名代表委员联名建议结构性减税为企业肩负。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九成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这样的调查数据最近被频繁引用,减税对于那些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们而言也尤为期待。
李东生:
增值税是向企业征收,但实际上是由消费者来承担,我们降低增值税实际上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国内市场的需求。
解说: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今年的建议与减税密切相关。他认为,现在国家财税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从90年代中期的11%提高到目前的22%,整个经济总量也已经翻了两番,从财政实力看,加大对企业减税力度有相当大的空间。
李东生:
企业的利润如果用于分配,那是应该按章纳税。但企业的利润转增投资的话,这个所得税应该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减免,这样能够鼓励投资。
解说:
据李东生介绍,TCL集团去年公司净利润16个亿,交税42个亿,而除去税之外还有费。
比如说教育附加、城乡建设费这些,现在地方的这种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是比较充足了,所以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公共服务纳入正常的政府预算当中,能够把这一部分行政性的收费尽量减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解说:
对于TCL这样的大企业而言在呼吁减税,而那些中小企业的声音或许更为迫切。有媒体在报道中列出了东莞市凤冈镇一家包装企业的部分税费清单,其中包括了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房租税、围堤费、治安联防费等,最终算出该小微企业一个月盈利大约10万元,却只是税费的一半。
2002年以后,我国开始提出结构性减税战略,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分析称,“一系列的举措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
王仁洲(全国人大代表):
当前实行结构性减税,我们是非常紧迫的,就是要把我们国家已经在试点的一些政策举措加快实现推广扩大。比方说在上海实施的服务行业增值税政策,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二,比方说对全国21个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已经实现了三年多的所得税降为15%的税收政策,可以在全国所有的城市推广,以利于促进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
我手里有一张漫画,比较形象地反映出一个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要承担多少种税和费,有的企业说一年下来算一算,税费相加到70多种。听了这个数字之后,许先生,您觉得有些企业总是说自己身上承担的税太重了,这是作为一个企业个人的感受,还是说您作为一名专家也是说他是有道理的?
许善达:
我觉得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税费负担是不轻的,但是现在有些企业家说的情况也有点过分。
主持人:
体现在什么地方,过分?
许善达:
比如说增值税说是17%,其实增值税17%是销项征的,实际交的税平均只有3%,税率17%,因为进项还要抵扣,实际税负只有3%。所以要是拿17%来说,好像交了那么多,实际上没交那么多。我觉得有的企业,可能这些企业家对税的专业知识也差一点。
主持人:
姑且不说非常专业的东西,对刚才您说的一句话很感兴趣,当减税的力度达到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时候,可能效果才能够显现出来,您觉得未来有可能减这么多吗?
许善达:
我认为减多少税判断标准是什么?就是什么叫力度大,什么叫力度小,什么叫力度够,什么叫力度不够,判断标准就是“十二五”规划。因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GDP,快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平均数,如果减税减了以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还是没有那么快,还是慢,说明力度不够。如果减了以后,居民收入速度上来了,快于了,达到“十二五”目标了,我认为这个减税的力度就够了。
主持人:
有多大的空间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许善达:
我觉得千亿数量级,因为我去年就提出要3000亿到5000亿,按现在总收入增长这么多,甚至还可以比5000亿更多一点。今年的预算做了3300多亿,随着实践的推进有可能还要增加一点减税的力度。
主持人:
您曾经在记者会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在过去几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减税增速,实际上是给减税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厚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