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竞争力下降意味着什么
中国内地全球竞争力在经过数年稳定上升后,今年下降3位至第29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内地在市场层面制度设置、经济增长和出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拉低了名次。但这并非悲观信号,通过政策调整和实现转型升级,其在竞争力排行榜上的名次有望回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在日内瓦-伦敦同步发布《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内地的排名在经过数年稳定上升后,今年下降3位,排名第29位。这是中国的竞争力排名自2005年以来首次下降。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列第9位和第13位。
受访专家对这份竞争力报告的普遍看法是,中国内地竞争力排名的小幅下降反映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和对政策调整的需要,但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只待政策调整到位,未来中国在这一排行榜上的位置将会实现扭转。
增长方式待变
“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究竟如何来释放这种潜力,需要通过改革来落实。”渣打银行有限公司经济师李炜这样评价。他认为判断一国的竞争力不能凭一时一地的得失,而要看中长期的基本态势,我国要做的是综合考量年度多项经济数据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相应的政策。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张锐表示,我国在市场层面制度设置、经济增长模式和出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拉低了名次。
据悉,这份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测评标准是,各国的竞争力排名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由制度设置、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商品市场效率等12个类别的指标组成。2011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宣布调整竞争力评价方式,引入可持续发展因素,将“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数”作为竞争力排名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个排名所反映出来的并不只是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还涉及到国家制度安排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张锐表示。他指出,从市场层面制度设置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垄断还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垄断尤其充斥在制造业、矿产开采、物流等领域,垄断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导致市场竞争力、活力和资源利用等都受到抑制。
张锐指出,从经济增长模式来看,“投资+出口”的现行模式需要转变,尤其要从政府投资模式中走出来,更多依靠税收、货币政策等市场调节手段。“政府投资打压了民间资本的获利空间,像中石化、中石油、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等的利润几乎占了上市公司的一半,中小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国家资本,这些都可以说是政府投资模式酿成的恶果。”张锐表示。
从出口模式来看,张锐认为问题突出体现在我国制造业出口上,制造业产能无限扩张,而欧美国家回归制造业和外资流向其他新兴经济国家等原因导致了对我国制造业基层要素供给的短缺,加之外部市场竞争力的日趋激烈和外部需求的疲软,我国必须考虑从依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跳出来,培育内生动力,提高有效需求。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以外,另有业内专家提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落后是一大短板,这使国内企业陷入了对外只能给别人打工、成为世界的加工车间,对内纠结于价格战中互相自残的被动局面。
前景依然乐观
也有专家表示,纵使问题多,中国经济的整体趋势依然向好,不必为了一份竞争力报告而过于悲观。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指出,世界经济整体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也是影响排名的一大因素,因为从报告来看,世界多个主要国家都出现了排名下降,如美国较上一年下降了2位,位列第7,这已是美国竞争力排名连续第4年下滑;西班牙第36位,意大利第42位,葡萄牙第49位,希腊第96位,等等,也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相反,一些小国反而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大,排名稳定或出现上升,但这是由其参与世界经济的水平偏低带来的,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趋高。”梁艳芬表示。
“中国经济高速迅猛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很多结构性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就不乐观,通过政策调整和实现转型升级,中国未来在竞争力排行榜上的名次有望回升。”张锐表示。作者:张日